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 第 20 章

晋商能成为大明中后期最大的商帮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晋商们不像两淮盐商那样穷欲豪奢,穿金戴银。晋商的生活是非常朴素的,他们很少为自己或者家人购置华丽的衣裳或者其他的物件。除过必要的花费之外,晋商们很少花费,他们会将银子铸成银冬瓜,存放于地窖之中。


晋商主要的产业是粮食、盐以及票号。其中票号乃是晋商的支柱产业。


再还有,晋商特别擅长处理人事关系。在地方上,他们积极办学。资助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完成学业,等到这些学子高中进士之后,便会反哺晋商。


晋商最擅长的就是投资,他们不仅会投资产业,还会投资人。


在万历十年张居正过世之后,张四维代理内阁首辅。而这个张四维乃是山西蒲州人,根正苗红的晋商子弟,他便是晋商在官场上的代表。


今天这个范正能如此大方的给赵文五十两银子,便是看中了赵文以后的发展。如果赵文日后前途明亮的话,那么今天这五十两银子便会得到巨大的回报。如果赵文没有那么大的本事或者前途不明,那也就是五十两银子而已。这些钱对于晋商来说,连一个屁都不算。


赵文走在最前面,赵大牛牵着挽马跟在赵文的后面。


几人刚刚进入张家口,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赵文还能好点,毕竟见识过后世繁茂的商业活动。


可赵大牛就不一样了,他这辈子进城的次数屈指可数,所以一时之间有些愣神。


“这便是张家口啊,这也太繁华了吧!”赵大牛嘴巴大张,痴痴的道。


赵文一拍赵大牛的肩膀,笑道:“这算什么,横竖不过是一个小集市罢了。”


对于赵文来说,现在的张家口榷场确实是一个小集市。


几人走在张家口的街道上,看着横在街道两旁眼花缭乱的铺子。


街道两旁铺子林立,各种各样的铺子层出不穷,有粮店、布店、酒馆,还有发出乒乒乓乓声音的打铁铺。


街道两旁还有无数小摊贩,他们扯着嗓子吆喝着:“馒头,热乎乎,刚出锅的馒头!”


“馄饨,皮薄馅大的热馄饨累!”


赵文领着赵大牛等人停在一个卖混沌的小铺子前。


“来三碗馄饨!”赵文坐在长凳上,一拍桌子,大声喊道。


“几位爷,您先坐,馄饨马上就来。”


小摊摊主从肩膀上取下白色的抹布,在桌子上擦了擦,随即一脸笑容给赵文等人一人倒了一杯茶。


赵文端起装着粗劣茶水的粗瓷碗,直接灌了一口。


“噗!”


茶水刚入口,一股苦到极致的味道便充斥着整个口腔。


赵文一口将茶水喷出,擦了擦嘴,将粗瓷碗放下。


“这是什么狗屁茶叶,怎么这么苦?”


赵文看着桌子上的茶水,一脸难受的摇了摇头。


赵大牛则是一脸享受的抱着粗瓷碗,一口一口的细品着。


像赵大牛这样的边军,一年到头来都喝不了几次茶,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每喝一次茶就是一种享受,那还管味道如何。


王七喝了一口茶水,砸吧着嘴,一脸的回味无穷。


赵文看着两人的模样,也不好说什么,便将脑袋转过去,向街道看去。


整个街道算不上宽,可也说不上窄。整个街道都是用青石板铺成,大车走在上面也算稳当。


街道上不时有拉着大车的商队驶过,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其中还有不少牵着骏马的鞑子。


看那样子,应该是来贩卖骏马的。


在街道西北处有一个三四亩左右的空地,空地外面停放了不少的大车。


在空地的中心,是一个硕大的集市。这空地是草原鞑子和大明商人们交易的地方。


赵文看了一会儿,觉得索然无味,于是将脑袋重新扭了回来。


就在这时,摊主端了三碗热气腾腾的馄饨走了过来。


“几位爷,您慢慢吃!”


摊主放下手中的馄饨,便笑嘻嘻的转身离去。


赵文从筷子筒中取出筷子,端起碗,沿着碗沿吸溜着混沌里面的汤水。


赵文咽下一口汤,皱着眉头看着碗里面的馄饨。


在后世被味精、鸡精等各种调味料冲击过的味蕾,此时吃这种只有咸味的饭菜,是真的难以下咽。


看着吃的酣畅淋漓的赵大牛以及王七,赵文也只好勉强的吃了起来。


“嗝!”


赵大牛放下手中的碗,揉着肚子,打了一个长长的饱嗝。


这已经是赵大牛的第五碗馄饨了,同样的,王七也已经吃了三碗了。


只有赵文,还端着第一碗馄饨,到现在还没吃完。


赵大牛看着赵文端着的碗,笑道:“大人,你这是吃不完了?”


赵文放下碗筷,点点头,说道:“是啊,吃不了了。”


赵大牛眼珠子咕噜咕噜的直转,笑道:“吃不完给我吧,这可是白面啊。平时过年才能吃到的东西。”


赵大牛不待赵文反应过来,便一把将桌子上的碗搂了过去,大吃大喝起来。没多少功夫,便被赵大牛吃没了。


“来人,算账!”


赵文一拍桌子,大声喊道。


摊主笑眯眯的走过来,双手在腰前的围巾上擦了擦,说道:“几位爷,你们一共吃了九碗馄饨。这一碗馄饨是十文钱,总共是九十文。”


赵文在钱袋中摸着,也没见里面有铜钱,于是取出一块约摸着有半两重的碎银子。


赵文将碎银子拍在桌子上,说道:“不用找了!”


摊主看到赵文豪爽的拍出一块碎银子,立马喜笑颜开的道:“多谢这位爷赏!”


赵大牛看着赵文如此挥霍,一脸幽怨的小声道:“这怎么能这么败家啊,这可是银子啊。这些银子都能买一百碗馄饨了,就这样白白的给他了。这给我多好啊!”


赵大牛心疼的看着摊主手中的银子,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这银子是赵文的。


赵文伸了一个懒腰,指着街道那边的空地,说道:“咱们去那个集市吧。”


“行!”


赵大牛一脸不舍的将目光从摊主手中的银子上收回,牵起挽马向集市走去。


刚刚走到集市外围,车还没来的及停,便有七八个看守集市的兵丁围了过来。


“你们的帖子呢?拿出来我看看!”当头的兵丁伸出手,看向赵文。


“帖子?什么帖子?”赵文一愣,这做生意还要帖子?


“你们没帖子?没帖子就哪来的回哪去吧!”当头的兵丁轻蔑的一笑,挡在赵文的前面。


“你们干什么?拦路抢劫啊?这光天化日之下,还不让我们进了?凭什么?”赵大牛沉不住气,当场就嚷嚷起来。


赵文看向那兵丁,冷声道:“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那兵丁一愣,暗道:这从来没见过这人啊,难不成还能有什么大来头?可有大来头也不可能只有一辆车,两个随从啊。


“知道源福祥的掌柜范正吗?”赵文冷声道。


“知道啊,大名鼎鼎的范掌柜,整个张家口谁不知道啊。”


“知道就好,他是我兄弟。”赵文脸不红气不喘的吹嘘道。


那兵丁看着赵文,说道:“我咋就不信呢!”


“哼,你不信?信不信由你,你去打听打听。整个张家口谁不知道范正是我赵文的兄弟,你今天如果将我拦在外面,那就是不给范正兄弟的面子。你不给范正兄弟的面子就是不给范家的面子,不给范家的面子就是不给晋商的面子。你说你不给晋商的面子,那你在这张家口还能活吗?”赵文一脸戏谑的看着那兵丁,扯着虎皮做大旗的吓唬道。


那兵丁身后的一个精瘦无比的汉子拉了他一把,凑到他耳朵边说道:“看这人说的好像是真的。”


“真的怎么可能没帖子呢?”


“估计应该是第一次吧,不然的话不可能这样。”


当头的兵丁点点头,所有所思的道:“行了,今天就不为难你们了。你们进去吧,对了,之后你们必须要给我把帖子补上,不然的话,可没有下次了。”


大明朝在开设榷场马市之后,为了方便管理,控制商人数量,实行了严格无比的制度。


一直以来,大明朝对草原实行严格的封锁。尤其是盐巴、茶叶和铁锅,这三种东西更是严加管控。


草原上的人长期吃肉,维生素摄入量极少。而草原上又不可能种植蔬菜,所以便需要茶叶。


茶叶不仅能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还能通便润肠,所以很受草原的欢迎。


盐巴就不说了,这东西不管在哪,都是值钱的东西。


至于铁锅,则是害怕鞑子将其熔炼,制造成刀剑。


每个商人想要进榷场做生意,都必须要办理商贴。


如果没有这商贴的话,那就不能进行贸易。


毕竟,万一这些商人见钱眼开,往草原卖一些违禁物品,那可就不妙了。


但随着国力衰弱,这一制度也逐渐崩坏。那些有势力的商队根本就不会在意这个,进出榷场马市如进出无人之地一样。


而小商队势力小,没人缘,则必须要有这个,如果没有的话,那就只能和榷场无缘了。


时间长了,有势力的商队越来越大,没势力的商队则越来越小,甚至消失。


这也是晋商能成为明清之际最大商帮的一个原因。


这些看管榷场的兵丁看到赵文等人只拉了一辆大车,而且还没有那些大商队的旗帜,便想将他们驱赶走。


毕竟,那些大商队也不希望有人和他们抢生意。


这些兵丁大部分都受过晋商的恩惠,所以在办这件事上,还算用心。


        



(https://www.biquya.net/id106564/5084530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