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6 > 第二十六章 种地

李丽娟上学发呆,放学了就帮着看妹妹,看弟弟,再有时间了就抱着那本《汤头歌》看,李母还担心她有不认识的字,李丽娟就拿出一本新华字典,让李母讲了一遍怎么查字典,然后像模像样的翻着字典看书,那些方子,李丽娟一个一个的背下来,等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已经能背过一小半了,这个时候,三叔也从外地回来,准备要去赵家提亲了。

    李家跟赵家的婚事就两家人知道,外人没有知道的,大家都听说了三叔跟孟家坡周家的婚事退了,  不退也不行啊,周家的闺女跑了,不退婚留着这婚事还有什么意思呢,还有人很可惜三叔,说三叔一个老实人,让周家这一次祸害的不轻,等到三叔回来,请了村里经常帮着人保媒拉纤的大婶子去赵家提亲的时候,大家都非常惊讶,赵家的闺女,是这十里八庄的高岭之花,很多人想要去提亲的,有这样一门得力的岳家帮衬着,还愁过不好日子吗?但是一想那五个大舅子,还有赵家那一大帮的大舅子小舅子,也就没什么人有这个胆了,好好过日子还行,要是两口子闹个矛盾,吵个小架,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心里没点数吗?

    后街大婶子大正月里去周家帮着给退了婚,那一趟真的是让这大婶子跑细了退磨薄了嘴,好歹的把事给圆成好了,这李家又过来请自己去当媒人,而且还是去河西村的赵家提亲,大婶子就问奶奶:“老嫂子啊,我这去成不成啊?我这名声可都搭你们家老三身上了啊。”

    奶奶说:“他婶子啊,我们要是不通好气了还能请你去啊,你放心好了,保证没事。”

    大婶子这才放心的提着四色礼去了赵家,到了赵家被他们家好一通的招待啊,这次人家两家真的是商量好了让自己来走个过场的,大婶子心里这个美啊,好吃好喝的招待完了,赵家就让李家准备媒人帖子,其实就是去看个结婚的日子,三叔跟赵秋霜都二十三四了,村里跟他们一般大的很多都结婚了,赵家老两口事不舍得闺女嫁人,但是这不嫁人,留在家里,看着周围跟闺女一样大的都嫁了人了,就自己闺女待字闺中,心里又着急,这个矛盾啊,现在想想,找了李家的老三挺好的,李振元在县里的运输队上班,经常跟着出差的,他出差了,闺女想要回娘家住两天那就住两天啊,再有啊,赵家老爷子可是直到运输队油水不少,全国各地的跑,能给自夹带私货,这些私货弄回来卖了就是不少的一笔,闺女跟着个会挣钱的还用受苦了吗?

    赵家老两口想来想去,还是自己闺女找的这个婆家好,要是把闺女嫁到城里去,先不说能不能在城里找个好人家,就算是找个条件好的,人家会不会瞧不起自己闺女这个农村出来的是一方面,他们想要欺负闺女,自己离着城这么远,当时也不会知道啊,李家就不一样了,两个村就隔着一条河,有个风吹草动的自己这边接着就能杀过去,这样就放心多了。

    两家把婚事就这么定下来了,订婚的时候两家把亲戚们都请过来吃了饭,接着就把三叔跟赵秋霜的婚事定在了今年的农历九月份,先生给看了两个日子,一个是今年的农历三月份,一个是今年的九月份,两家商量了之后,决定九月份,三月太赶了,李家这边房子盖好了,但是里面没有装修过,还得打家具,还得做被褥,赵秋霜的娘就要了九月的日子。

    定下三叔的婚事,奶奶算是放了一半的心,另外一半没有放下的心在小叔那里,小叔今年就得参加中考了,至于说考中专还是考高中,奶奶现在有些纠结,奶奶可是听别人说了,考上中专,三年之后毕业了国家就给分配工作,要是考上高中,还得念三年书,三年之后还得参加高考,考个什么样也不知道,考不上了照样得回家里种地,奶奶不想自己的小儿子在村里种地,她想要小儿子能够有个城里的工作,成为一个真正的城里人,大儿子两口子为了要个儿子,双双把城里的工作丢了,奶奶嘴上说孩子重要,心里未必没有觉得很遗憾,所以,小叔这里奶奶就有些纠结了。

    小叔倒是没怎么样纠结,他下定决心考县里的一中,苦读三年然后考大学,还要考一个好大学,农村的孩子,读书还是唯一的一条走出去的路啊,很多孩子为了能够走出去,真的是废寝忘食,不说头悬梁锥刺股了,五更读书那是最经常的事情了,李丽娟见过小叔学习的劲头,周末休息也是趴在书桌上埋头苦读,李丽娟让他歇一歇放松放松脑子,他略微的歇一歇,接着再去看书,那些习题小叔都做过了,一遍一遍的又看,现在这个时代啊,教学资源很失衡,农村的教学质量非常一般,很多孩子的潜力在那些水平比较洼的老师手里根本就得不到挖掘,没什么好的学习方法的孩子就只能抱着书本看,一遍一遍的看,但是很多考试是把课本上的知识进行了延申,出现这样的题目,一家人就傻眼了。

    小叔也跟李丽娟说过这些事情,每年的中考,城里两所初中升入高中的人数比全县所有乡镇的初中人数之和还要多,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公平,到了这个时候,小叔也没有办法了,只能是自己找习题做题,通过大量的题目自己摸索课堂之外的知识,大姑回去之后也给小叔寄过来好几本的复习资料,现在小叔除了老师给的资料,自己手里的资料也是不少了,小叔说有把握考上县里的高中。

    过了二月二,庄户人家就开始准备农耕了,各类的农作物,种植的时间不一致,种植之前得先选种子,整理地块,给地里追肥料,李父原来的时候下地干过活,再捡起来自然是没有问题,李母不行啊,从来没有下过地,很多农具都不会用,跟着李父到地里,干着干着就全成了李父的了,去地里松土,那个镢头没砸了土坷垃,倒是把李母的脚趾头砸肿了,李母很不好意思,可是也没有办法,就连奶奶都说了,自己这个大儿媳妇啊,真的不是下庄户的料,就盼着大儿子好好的在外面做买卖,以后的时候就不用大儿媳妇下地干活了。

    李丽娟也没有做过农活,自然是帮不上什么忙,她在家里帮着姥姥看孩子,烧火做饭,倒也像模像样的,看到自己的娘瘸着从地里回来了,倒是觉得自己的娘很可爱的。

    每天,李母从地里回来,都会到炕上躺一会,然后才能起来做饭烧水,李母还跟姥姥说,真的没有想到种地这么累人,看看村里的那些整天下地干活的人,真的是让人佩服,他们一年到头的这样干活,这么累,挣的钱还不多,不过他们也挺伟大的,种粮食养活这么多的人。

    李家分的几亩地,都得翻一遍,二叔自己家地里的活干完了之后抽空就去帮着干,陈庆伟的爹直接拉着家里的牛去帮着把地耕了一遍,这才让李家父母解放出来,要不然光靠俩人一点一点用个镢头刨,真不知道要干到什么时候去。

    地翻好了,就得准备种子了,李母确实不是一个适合种地的人,地里种什么刚开始她想的挺好的,不过现在已经不再去继续想了,李父自然是知道自己的妻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准备花生种子,准备地瓜秧苗,还没有到点玉米的时候,玉米种子可以稍微放一放,进了二月,麦地里的荠菜还有麦蒿长起来了,李丽娟放了学就跟着小朋友们去地里挖荠菜,荠菜挖回来了烙饼包水饺都好吃,这个也是个时令菜,过了这个时候就没有了。

    天气越来越暖和了,李丽娟脱下里面的棉袄,换上了自己妈妈织的一件毛衣,绿色的,圆领,花纹是李母跟着别人学来的,李母还给做了个白底碎花的衬衣领子缝上,穿着显得人更加精神,李丽娟倒是觉得现在的人真的很有智慧,用仅有的材料,做出假两件套来,李丽娟穿上第一天,就成了焦点,不光是育红班的老师,就连小学那边的女老师,也有过来看的,有几个跟二婶相熟的,还请了二婶抽空带着自己去李家找李丽娟的妈妈帮着顺顺针。

    那间绿色的毛衣李丽娟穿了两天就给脱下来了,她有些不胜其扰,很多人见了都拉着看阵脚,现在的毛衣都是自己动手织的,谁有个新的花样自然是要被众人围着学习,李家已经有好几拨过来请教织毛衣的阵法的,因为这个,李母跟村子里的婶子大娘们的关系又更近了一步,大家觉得李家这个城里的媳妇,也不是大家想的那么高高在上,还是很平易近人的。

    李丽娟穿着一件厚外套去上学,快要放学的时候让刘老师给喊了出去,刘老师找李丽娟是想要借李丽娟的毛衣,县里组织各个乡镇的育红班举行讲故事比赛,李丽娟班里一个小姑娘被选上去县里比赛了,但是没有合适的衣服,刘老师就想到了李丽娟的毛衣,先把李丽娟叫过来问问愿不愿意,李丽娟知道这个时候大家条件都不好,孩子们过年能有件新衣服穿就很好了,哪里还能讲究衣服的款式呢,也就是李母是个比较讲究的人,怀着孩子的时候没事就把李丽娟的这件毛衣给织出来了,开了春正好穿上,村子里也没有谁家给家里的孩子专门买了毛线回来织毛衣的。

    李丽娟知道要去讲故事的那个女孩子,长得很漂亮,是河西村的,好像还是学校里哪个老师家里的孩子,但凡是有什么节目啊之类的都要她上的,她算是学校里的小名人。

    李丽娟回家跟自己的妈妈说了之后,李母也同意了,不就是借件衣服穿吗,现在家家条件都不好,甚至还有借衣服结婚的呢。

    李丽娟没有在意育红班里的事情,她现在的注意力都在自己家里的地上,现在到了农耕春播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耕地播种,李家也不例外,从育红班放了学,李丽娟就会去自己家里的地里,帮着家里干活,种花生的时候帮着埋土,李丽娟做的很认真,觉得很多文章里歌颂的很正确,春天就是播种的季节,也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把种子播种下,精心侍弄,到了秋天,就会有沉甸甸的收获。

    文章都写得很浪漫,但是真正的去干就会觉得那些文章真的没有贴近现实,李丽娟还好一些,把花生种子放到李父刨好的坑里面,再用脚把土埋上了就可以,李父那里就不轻松了,拿着一个小小的镢头,弯着腰,一个坑一个坑的刨,李母头上包着头巾,手里挎着小筐子,里面装着花生的种子,跟在李父的身后撒种子,埋土,干着干着就被李父拉到很远的地方,李父干的甚至还不如李丽娟干的快,李母捶了捶自己的腰,说:“哎呀,我的腰啊,娟娟啊,你怎么干的这么快啊,都赶上我了呢。”

    李丽娟说:“妈,你这是没有干过的缘故啊,咱俩都是第一次干,但是明显我的领悟能力比你厉害多了。”

    李母说:“不就是干农活吗,还需要什么领悟能力呢,你说的太玄了吧。”

    李丽娟说:“怎么不需要了呢,不管干什么都得有个领悟能力呢,种庄稼当然不例外了,妈啊,我看你织毛衣很有灵性,这个庄稼活就够呛了,还是让我爸自己想办法做吧。”

    李母说:“那怎么行呢,你看看村子里谁家不是两口子一起下地干活,我要是不下地干活,人家该说我了。”

    李丽娟说:“说就说呗,咱又少不了一块肉,妈,这个人啊,做什么事一定的,你就别再纠结这个了,还是把家里照顾好了就行了,万事有我爸呢。”

    李母说:“你这个孩子,哪里这么多的话啊,快干活吧,早干完了咱们早回家歇着去,我这个脚啊,今天又被镢头砸了一下,真疼。”

    李家的花生,最后还是陈庆伟的爹带着陈庆伟过来帮着种完的,陈家人多,干活都麻利,他们家的地早早的就种完了,趁着还不用种地瓜,爷俩过来帮着种花生。

    李父跟陈庆伟的爹说了刘老大夫给陈庆伟的诊断,陈庆伟的爹自然是知道孩子身体底子为什么这么差,妻子怀孩子的时候没养好,生下来没什么奶水,才几个月就没有奶水吃了,好了跟着家里喝点米汤,不好了家里吃什么就跟着吃什么,稍微大些就帮着家里干活,也没有特意给孩子弄些好东西补身子,陈庆伟的爹很感激李父,也因为这样,他们家地里的活干完了家里的经常过来帮着干点,倒是让李家夫妻很感激他。

    卫秋生来李家两趟,他现在也是忙着地里的活,不过他在外面找了一点事情做,他自己做不了,就想着喊着李父一起做,李父仔细的算计了之后,觉得可行,在种完了花生之后就  出了门,这一走就是好几天,陈家父子牵着他们家的牛,帮着把地瓜垄沟打好了,李母看着人家都买好了地瓜秧苗,也跟着买好了,到了种的时候李父还没有回来,李母傻眼了,她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种啊。

    李丽娟也不知道,春耕忙,班里很多孩子都没去上课,李丽娟也就没去,看谁家种地瓜呢,就去看看人家怎么种,刨坑,浇水,插秧,埋土,看着简单,自己做起来就很难了,娘俩对着院子里那一大抱的地瓜秧苗傻眼,最后还是奶奶过来帮着开始弄,娘仨干了一天,种了还没有三分之一,李丽娟累的话都不想说了,春天的风刮得厉害,地里表面上的土都刮得干了,那些土被风一吹,脸上就是一层,李丽娟伸手摸了一把头发,觉得头发上也是一层土,更不用说身上了,李丽娟叹了口气,自己真的不适合种田啊,这个种田流还是算了吧,做点小买卖,攒点小钱,好好学习,好好考大学,以后的时候出去找个工作才是自己能够走的路啊。

    二叔忙完了自己家的庄稼,又过来给李丽娟家里帮忙,剩下那些第二天的时候村子里来了好几个帮忙的才算是种完了,李母一个劲的道谢,有那跟李母相熟的大娘婶子就笑着说李母,没想到她一个城里人种地也是有模有样的,已经很不赖了,让李母一阵的汗颜。

(https://www.biquya.net/id107694/31053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