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6 > 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常

后来秋霜就真的没有再回来上学,李老师跟班里的同学说因为秋霜同学的父母工作调动,秋霜转学去了外地,班里有好几个对秋霜挺有好感的男生,因为没有去医院看望一下秋霜,跟秋霜留个联系的地址而觉得很遗憾。

    李丽娟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这会她就觉得很烦恼,因为李老师让她接任秋霜的工作,她接任没几天,就遇上学校要举行元旦文艺汇演,这个文艺汇演是要进行全校的公演,然后校领导给现场打分评出名次来的。

    原来就想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李丽娟没有办法,拿出当初做办公室主任的劲头,跟秦正元还有班里的文艺委员袁静静,一起商量出什么节目。

    袁静静这个文艺委员,也就是这个时候能够显出她的存在,自然是想着要在全校拿个名次,能来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很优秀的人才,这点好胜心还是有的。

    九十年代啊,各种课外辅导,还有各种才艺培训学校很少,更何况学校里大部分是从农村过来的学生,  学校里面的文艺人才也就是艺术班的那些人了吧。

    李丽娟说:“咱们班谁会什么乐器啊,不拘是什么唢呐啊二胡啊,会就行。”

    秦正元说:“谁会这个啊,咱班五十多个人,四十个从农村来的,上学的时候为了考高中使劲学习,放了假在家里还得帮着家里下地干活,谁有那功夫学这个啊。”

    李丽娟说:“那什么都不会,还出什么节目啊?”

    秦正元说:“你们俩看着找两个会唱歌的唱个歌就行了,学习任务这么重,谁还有心情做那个啊。”

    李丽娟说:“哎呀,  你这样说就不对了,这样的活动最重要的就是让咱们班里每个同学都有参与感,学习紧张,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放松一下,这不是挺好吗?”

    这个时期的课外生活文艺生活其实都是非常匮乏的,特别是在这个小小的十八线小县城,信息闭塞,特别是在这所封闭式管理的学校里面,大家除了学习真的是没有别的什么事情可做的。

    袁静静说:“那要不咱们就弄个小合唱,咱们班里还是有几个嗓子挺好的。”

    李丽娟说:“就算是要弄个合唱,咱们也得弄个跟别人不一样的合唱,我估计大概每个班都是合唱的节目吧。”

    秦正元说:“每个班的情况跟咱们班没什么差别,你要不信啊,你就去一班看看,他们班应该也是出个合唱的节目吧。”

    想了想,秦正元说:“人家一班有人才啊,让卫阳来个武术表演也是很有看点的。”

    李丽娟听了,笑着说:“这个你连想都不要想了,卫阳是绝对不会表演的。”

    秦正元听了李丽娟的话,很是认真的看了李丽娟两眼,说:“你就这么肯定吗?万一卫阳被说动了呢?”

    李丽娟笑着摇了摇头,没有再接话,李丽娟对卫阳实在是太了解了,卫阳从小习武的目标是什么李丽娟很清楚,那一身的本事可以保家卫国,可以保护想要保护的人,唯独不会有到舞台上表演这一条,而且蓝爷爷对卫阳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蓝爷爷不是个爱炫耀的,更不是那哗众取宠的人,卫阳是他从小带大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的,自然是不会在全校师生面前用展示自己的实力这样的事情来获得别人的掌声。

    一班不光是出了个合唱的节目,人家还有个独唱呢,一班有个用音乐考上的文艺生,听说人家会好几种乐器,这次人家要独唱的节目就是自己弹着吉他唱校园民谣。

    袁静静听到消息之后很是羡慕,对李丽娟说:“看看人家,有这么个人才就是不一样呢,自弹自唱的,看着就很帅。”

    李丽娟说:“咱班又没有这样的人才,你也只能是干眼馋。”

    袁静静说:“早知道这样,我跟着我二大爷学学唢呐也挺好啊,我二大爷可是我们附近很有名的文艺人才,过年扭秧歌他管着吹唢呐,那水平可不是一般的高呢。”

    李丽娟说:“有钱难买早知道,都这会了就不要琢磨这些了,要实在不行啊,你就招呼几个唱歌好的,咱们来个小合唱。”

    袁静静说:“咱们来发动女生,让秦正元发动男生,看看能有多少人,咱们再想一想唱个什么歌就行了。”

    最后一共有二十个人,这还是加上李丽娟了呢。

    李丽娟不想弄个简单的合唱,就想着怎么来点心意。李老师的妻子孙老师是学校的音乐老师,靠着这个关系,李丽娟跟袁静静硬是把课余时间都泡在了李老师的家里,跟李老师商量了之后,决定合唱一首《明天会更好》,而且孙老师答应要给他们伴奏。

    孙老师让他们选出一个领唱,然后还有合唱的,袁静静的嗓子确实很好,孙老师听了袁静静的嗓音之后,就问袁静静有没有想要转艺术生的打算,说袁静静的条件很好,可以考地区示范的音乐专业,以后的时候当音乐老师。

    袁静静听了孙老师的话之后,琢磨了好久,又在宿舍里面请大家帮着合计了,最后就回家征求家里人的意思,过了年回来就跟着孙老师学习音乐,这是大家都没想到的事情,没想到因为一个元旦文艺汇演,让袁静静的人生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

    因为是李老师班里的学生,在节目编排上孙老师很上心,硬是把一个二十人的小合唱弄的让人耳目一新,竟然力压一班那个自弹自唱的独唱节目,得了个年纪第一名,全学校第三名。

    奖状领回来了,班里同学都很高兴,都是一个集体的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还是很强的,班级里面得了奖,作为班级的一份子,大家与有荣焉。

    过了元旦,接着就是期末考试了,有时候李丽娟觉得学生的生活其实就跟一本流水账一样,每天做什么都是差不多的事情,而且大家的作息都很规律,两点一线的生活让这样的生活看起来更加的苍白,就是这些苍白的日子,一日一日的累积起来,最后就会成为人生之中最举足轻重的一段经历。

    正是因为有这些苍白的日子,才会有后面进入大学的机会,很多人就是通过这三年甚至是几年的努力,付出,才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跟别人不一样。

    天气越来越冷,而且宿舍里面也很冷,李丽娟现在无比的想念那些带着暖气的宿舍,安装了空调的办公室,教室里面因为人多,感觉不是很冷,但是教室里面没有暖气,更没有空调,想要御寒靠的就是自己的一身正气。

    奶奶给李丽娟用当年采的棉花做了棉袄棉裤,外面套着厚厚的牛仔裤,再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有同学笑话李丽娟怕冷,看着那些就一条秋裤外加一件毛衣过冬的孩子们,李丽娟有心想要告诉他们,这样做等到有了年纪就会觉得这个时候受得寒气会让自己不好受,但是十六七岁的孩子,正好是很在意别人的眼光的时候,别人就穿一条秋裤,看起来潇洒又帅气,自己怎么能穿着臃肿的棉裤让别人笑话呢?

    卫阳因为从小练功,自然是不惧怕寒冷,他是知道李丽娟的,冬天怕冷,天冷了恨不能整天坐在炕头上,看到裹成粽子样的李丽娟,卫阳还一个劲的问她冷不冷,这样王一鸣他们觉得有些好笑,两个班的同学,真的没有比李丽娟穿的再多的人了。

    李丽娟跟马艳丽很是仔细地聊过,李丽娟建议马艳丽后面的假期不要再去琢磨着挣钱了,马艳丽手头现在的钱够花的,还有一年多就是高考了,让马艳丽尽量的把时间用在学习上面,马艳丽考虑过之后接受了李丽娟的建议,马艳丽说,以后挣钱的机会多的是,但是高中的时间就这么多,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再不能回来,还是把精力都用在学习上面,最重要的是,今年高考学校有个考上清大的,听说从县里到镇里再到村里,都有奖励,就那奖金,都有小两万了,这也给了马艳丽一个激励,好好的学习读书,真的是能够一下子就挣很多钱的。

    马艳丽觉得现在手里的钱够花的,还是好好的享受学习的过程,然后争取考到顶级大学去,这样就能解决自己大一的学杂费,然后后面再想办法挣钱应付后面的学杂费。

    马艳丽是个自律性很强的人,心里有了计划就去把计划实施到位,期末考试之前的复习,她非常的认真,她跟李丽娟说,这次一定要打败秦正元,考个班里的第一名才行。

    考试的时候又是大雪天,考完了李丽娟跟卫阳依旧是找了一辆三轮车把行李都运回家里去,李丽娟已经计划好了自己的假期生活,学习,干家务。

    李父李母带着**还有明明去省城生活之后,楼上的卫生已经半年没有打扫过了,家里请的阿姨平日里只是把一楼的卫生搞一搞,最主要的就是照顾姥姥,给姥姥做饭,后来卫大娘忙的时候就连卫阳一起照顾着,要认真的说起来,请的阿姨跟姥姥还有卫阳是最熟悉的,跟李父李母这对雇主还有后来卫大娘这位雇主倒是不怎么熟悉。

    李丽娟到了家里之后,阿姨赶紧帮着把李丽娟还有卫阳的被褥在院子里面的晾衣绳上晾起来,阿姨平日里就跟姥姥住在一个屋里的,两个人睡一盘炕,李丽娟把自己的行李都搬到对面的炕上,简单的整理一下之后,就出门去买菜,卫大娘最近又忙了起来,卫阳已经在李家吃了好长时间的饭了,说实在的,阿姨做饭的味道真的挺一般的,李丽娟就像自己买些菜回来好好的改善一下伙食。

    已经快要到腊月二十了,蓝爷爷让卫阳过两天去把自己接回来,顺便在那边待两天,这两天卫阳可以自由活动,听到李丽娟喊自己去买菜,卫阳赶紧推着自行车出来。

    马上就要一九九七了,这两年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从菜市场的蔬菜种类肉类数目,还有大家菜篮子里面买的东西就能够看得出来。

    买了排骨,买了几样蔬菜,又买了一大块带皮的五花肉,炒菜用的精瘦肉,卫阳说自己想吃肉丸子,李丽娟又跟人家要了一块二肥八瘦的肉,多买了葱姜,买了一些家里用完的调味料,俩人提着东西就准备回家。

    正好遇到住在附近的陈若谷,陈若谷看到两个人车把上面的东西,笑着说:“哎呀,你们俩这速度,这是刚到家放下东西就来了吧?我可真是羡慕你们俩啊。”

    李丽娟笑着说:“羡慕啊?羡慕你也找一个青梅竹马不就好了?你这风流倜傥的样子想找还找不到吗?对了,我可是听说你是很对女孩子爱慕的对象啊。”

    陈若谷说:“这是谁给我造谣啊?是不是秦晓蕊?我就知道,那个丫头给我造这样的谣。”

    李丽娟说:“无风不起浪啊,你别怨人家说你,还是好好的审视一下自己才行啊。”

    陈若谷长得好看,学习成绩好,是个没什么架子的人,一个年级里面认识很多人,大家都知道文科班有个才子叫陈若谷。

    跟陈若谷告辞之后,俩人提着东西到了家里,看看时间不早了,赶紧准备做饭。

    阿姨看李丽娟要动手做饭,赶紧去帮忙,李丽娟笑着说:“陈阿姨,不用,我自己来就好,平日里家里的事情劳你操心了。”

    阿姨姓陈,平日里要白天晚上的在家里住着,等到李父李母从省里回来了,才能回家去看看,一个月也就能休息几天。

    李丽娟说:“陈阿姨,我放假回来了,年前家里的事情多,你家里要是有事情,可以回家去看看的,你这在这里一待就是这么久。”

    陈阿姨说:“我待的久,也挣钱啊,我的闺女早就出嫁了,儿子跟着他爹在外面打工,家里的地也都包出去了,我自己在家也是待着,在这里陪着你们家婶子,还有工资拿,你们家给的工资高,我比我们家老头子一个月挣得都多呢,我老头子干活可没有我轻松,你说我还能不好好的干吗?”

(https://www.biquya.net/id107694/31068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