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网游竞技 > 六夫临朝 > 第三十八章 贡院风波

?

      更新时间:2013-10-19

  

      海澜看着薛姝那副想银子想得都快发疯了的样子,她就觉得有些好笑,对薛姝说:“是的,大姑母,本殿下所说的学校每年可以为国库增加近二百万两白银的进项。”

  

      “什么?二百万两白银?”“二百万?我没听错吧?”“这怎么可能?那个学校是个什么东西?”“去年国库才收入了八百万两白银呀,什么生意这么赚钱呀?”各位大臣议论纷纷。

  

      女皇也有些按耐不住地问海澜:“老六,别卖关子了,快点说说你那个学校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母皇,学校呢就是供人学习的地方,就拿这个贡院来说,儿臣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先将它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原来的陆府在东北方向多半是家眷所住的院落,儿臣可以把它改造成学子的宿舍;在宿舍的南面正好是陆府原来的厨房,就在旁边儿臣可以盖两个食堂,就是用餐的地方,集中用餐的方式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还可以节省时间;然后在陆府东南方向的大片空地上,儿臣想建一个演武场,这样学子们平时可以在这里锻炼身体,像崇耀这种文武全才的学子也可以在这里互相切磋一下武艺;

  

      在西北角是陆府的一处阁楼,儿臣要在这里建一座大周朝最大的藏书阁,供学子们查阅品读;在藏书阁南面儿臣要建六间大的学舍,平时学子们可以在里面读书,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母皇也可以请朝廷的大儒去给这些学子们讲课,当然他们是要交学费的。

  

      然后就是将学舍旁边的那一处园林改造成学子们平时消遣娱乐的地方。其中的凉亭改造成品茗轩,把竹林里的竹舍改造成斗棋室,在池塘中央的小榭上建一间琴艺厅,然后再挑一处雅静的地方建一间书香阁,母皇您想如果真有这样的地方,那是不是有很多学子都愿意住进去呀?”

  

      经过海澜的一番描述,女皇和众大臣及家眷中的年轻男女们都已经心驰神往了,这么新奇的地方他们以前听也没听说过,还可以一起读书,一起切磋,那不是很有意思?虽然海澜说的好多名词他们听不大懂,但是顾名思义还是能够理解的,比如品茗轩那肯定是喝茶的地方,斗棋室就是大家对弈的场所,而那个琴艺厅就更好理解了,那就是学子们互相交流琴艺的地方,那个书香阁就是舞文弄墨,描山画水的地方了,真是太妙了。

  

      女皇高兴地问海澜:“这么复杂的事情你是怎么想到的?而且你说的那些名词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吗?你的小脑袋瓜子里到底装了多少稀奇古怪的东西呀?”

  

      “六殿下,请问您说的那二百万两白银从何而来?”薛姝最关心的就是她的银子。

  

      “大姑母不必着急,本殿下且先问您一个问题,如果有这种学习的地方,您会不会将您的子女送过去?”

  

      “当然了,如果有这么好的地方,微臣肯定会送去的,既有良师又有益友,当然比在自己家里闭门造车要好得多,可是这和银子有什么关系?”哎!薛姝还真是快被银子给逼疯了。

  

      “这当然有关系了,大姨母为大表姐请的西席一个月要花几两银子?”

  

      “一般的西席要每月二十两银子,好一点的要五十两银子,那还是只教一个学生,如果教两个学生的话还要再加十五两。”

  

      海澜点头,又接着说道:“这就是了,在京四品以上的大学士就有五百多人,这些人除了抄写个奏章,撰写个书稿,几乎无用武之地,不如派到贡院去教这些学子,这些大学士们每年拿着朝廷的俸禄,既不用多余的开支,又能使这些大学士们发挥所长,教学相长,岂不是一件美事?贡院里的一个学生包括吃、住、还有请先生的学费加在一起每月只收三十两银子应该不算多吧?”

  

      “不多,不多,还太少了,那些大学士们可都是大周朝最有学问的人了。”

  

      “那请问大姑母,今年进京赶考的学子有多少?”

  

      薛姝想了一下:“按照往年的人数,今年也应该有二千五百人左右。”

  

      “那从现在开始离京试还有三个月时间,每个月每人三十两,您算算有多少钱?”

  

      “二十二万五千两?”薛姝显然很激动,她第一次知道钱是这么好赚的。

  

      “扣去管理成本的一千两,您还能净赚二十二万四千两,这还只是今年的考生,您知道大周境内有多少学子吗?”

  

      “天哪!”薛姝突然跑过来抱住了李海澜,激动地都要说不出话来了,她知道大周境内人口稠密,光是成年学子就有二十多万人,还有未成年的那些学子们呢?那这真的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呀,可是她又有新问题了,“那就你那个贡院根本容纳不下那么多人呢?而且学子们都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可能都跑到京城来读书呀?”

  

      海澜嘿嘿一笑:“大姑母怎么糊涂了,京城可以有贡院,难道其他地方就不能有贡院了吗?”

  

      “你是说……微臣明白了”

  

      “大姨母要将眼光放远一些,不要局限在京城,更不要局限在大周境内,如果这种方式发展的好,本殿下相信就连南风国的学子们也会过来的”这就叫出国留学,当然古人是不懂这些的。

  

      薛姝彻底疯狂了,她好像已经看见大堆大堆的银子摆在她的面前,双眼发出贼亮亮的光芒,就连女皇也都听得直咂舌,这个设想实在是太诱人了,不过就是不知道可不可行?

  

      海澜看出女皇动了心思,便开口对女皇说:“母皇,儿臣认为应该先拿京城的贡院做个试点,如果成功了我们可以在全国各地开分院,这样既能方便各家学子,也能增加朝廷的收入。”

  

      “好,澜儿的提议甚好,朕就准你所奏,先前你买陆府的一千两银子及后期改建的费用就从国库里出。”

  

      海澜一听不用自己花钱就更乐了,她干脆趁热打铁:“母皇儿臣还有一个提议,就是这个贡院的院长一职儿臣想让母皇担任。”

  

      “朕?朕如何能当得这院长之职?”

  

      “母皇,天下百姓皆是您的子民,天下学子皆是天子门生,母皇如何当不得这些学子的老师?而且母皇只需挂个名头,又不需要您亲自去管理,可即使这样,对于那些学子来说也定是莫大的鼓舞,必将竭尽全力地用功读书,将来为朝廷效力,为母皇效忠”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先把女皇拖下水,才能让这件事情顺利地进行下去。

  

      这才仅是第一步,大周现在只有文科状元,武将的选拔一般都是通过举荐或世袭的方式,以后她还要设立武状元,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慧王不是能举荐贵族学子吗,那么她就拉拢寒门学子,看看到底谁厉害?

  

      果然,女皇听了非常地高兴。爽快地答应了做这个贡院的第一任名誉院长。

  

      “母皇,儿臣想推举二人来对学院进行管理。”

  

      “谁?说来听听。”

  

      “一个是崇耀,另一个是司林”

  

      “怎么是他们两个?”

  

      “崇耀本人文武双全,又是京城四公子之首,才名远播,天下学子莫不以他为榜样,虽并无功名在身,但是在大周学子中的威望甚高,由他出面来管理这些人,一方面可以服众,另一方面可以笼络学子们的心;至于司林,母皇可能有所不知,他从小就善于管家和理财,对于钱财账务分外精通,如今还自己经营一些生意,让他帮助崇耀管理贡院的往来账目,儿臣相信他一定可以管理好贡院,为母皇赚更多的银子”说完看了一眼司昭和司琴。

  

      司昭向她点头表示感谢,他没想到海澜会想到司林,他那个弟弟从小就喜欢银子,管家理财的确非常在行,只是男子经商常被人看不起,也就不敢声张,可从海澜嘴里说出来,好像擅于理财还是一种本事似的,他真是越来越觉得他的小澜儿是与众不同的。

  

      “你是因为司林是你未来的小叔子才举荐他的吗?”

  

      “母皇,所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只有这样才能唯才是用,做成大事,儿臣之所以举荐司林是因为听薛家大表姐薛燕提起他确有理财之能”,笑话,开公司找会计当然找自己家里人了,难道还要便宜外人不成?不过这些李海澜是不会说的。

  

      “好,好一个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就能懂得如此多的道理,真是难得,朕就准你所奏,李嬷嬷即刻拟旨:封崇耀为正四品大学士,替朕管理贡院,封司林为从六品主簿,协助崇耀管理贡院的收支及往来账目,朕会每月派人前去查看”。

  

      司林没来,司琴替他接旨谢恩,而崇耀还愣在那里,他本想等李海澜替他求得京试名额,好去参加京试,可没想到现在不用考试就得到了一个正四品大学士的官职,虽然官职不高,但作为男子来讲确是不易了,而且能够作为天下学子之首管理贡院,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崇书城见状赶紧出来拉住崇耀接旨谢恩,她刚刚还在为崇耀错失姻缘而恼恨,转眼间,她的儿子就得了一个正四品的官职,真是心花怒放。

  

      海澜也没想到女皇会这么容易就答应了,她还准备用女皇答应崇耀的那个要求,来为崇耀求一个推荐京试的名额,没想到现在直接封了官职,也算是意外之喜。

  

      这时杜丞相突然开口说话了:“老臣有一事不明,想请问六殿下。”

  

      李海澜今天是第一次见到杜丞相,这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妇,瘦小但精干,眼睛闪着精光,一看就是个官场上的老油条。海澜很客气地对她说:“杜丞相请讲,但凡本殿下知道的都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老臣请问殿下,大周的学子们以寒门学子居多,以殿下所讲,所谓的贡院每月的费用是每人三十两银子,可据老臣所知,那些寒门学子上京赶考的费用都是东拼西凑的,哪里还有多余的钱交学费呢?”这也是很多人包括女皇在内所担心的事情,听到她问了出来,大家的目光又再一次地集中到了李海澜的身上。

(https://www.biquya.net/id16751/912885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