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红卫兵 > 第二章 001、002节

?

  1

  人生的境遇有时就是这样。

  钱鸿道三人本想去北京“闹革命”不想却被“革命”“闹”回了旅馆。“革命”二字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之中,往往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共产党的共产主义都要冠以“革命”的头衔才能发展乃至壮大。

  而如今,“革命”却又像一名老朽一般,顽固的在中华大地上放射出它最后却最致命的光芒。钱鸿道三人相扶持着来到了旅馆的房中,钱鸿道王丽二人将张晓娜放回到屋里。

  二人各自相视一笑,心中自有千言万语但却已无力吐槽。他们向旅馆的工作人员要了一些医务用品,将张晓娜简单处理后就各自回屋休息去了。回到房间中,钱鸿道深感疲惫不堪,经过这一系列的“折腾”之后,钱鸿道越发觉得外面的世界不是像其他人说的那么好,他越来越想念家里,想念家中的老父。

  如果老父还在世;想念家中的小妹,如果小妹还在世,想着想着竟陷入深深地梦境之中。梦中,钱鸿道坐在钱家大院的藤椅之上,手里拿着一卷古书正读的起劲。

  身边的香茗腾起一缕青烟缠绕着向上盘旋而起,家中的老父一脸慈祥的端坐在正门之内。

  门房上书四个大字“肃厚忠良”,小妹在院中进进出出蹦蹦跳跳的闹着要老父抱。一切是如此的安逸,如此的令人向往。

  这或许就是钱鸿道最终的梦想罢了,他并不想像张晓娜一样成就一番多么伟大的事业;也不想像王丽那样,整日里将自己放在过去,沉浸在一种无可奈何的悲痛之中。

  他只希望手里拿着一本书,无论什么都好;身边放着一杯香茗,无论多差也行。躺在自家的老院子里,安静的,安安静静的享受着午后的阳光与清晨的初露,享受着人间最简单最平淡的快乐与幸福。

  但是一阵“咝咝”声打破了这样的平静。小妹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朵红花,这花不知怎么了,正发出一阵“咝咝”的声音,让人听了不寒而栗。

  “:哎呦!我说小妹嘿,你这是干什么呢?手里拿的这是什么哩?”钱鸿道盯着花痴痴的问道。“:你说呢?这朵花可是从无产阶级土地里长出来的,看这颜色听这声音。

  当真是敢叫天地换新颜啊!”小妹这句活顿时让钱鸿道心中一紧。心想:怎么?这句话怎么这么耳熟啊!想着抬头定睛一看,差一点没把钱鸿道吓得从椅子上跳起来。

  这哪里是什么小妹啊,这明明就是张晓娜嘛!一个冷颤的功夫,钱鸿道醒了,环顾四周是旅馆的房间,里面没有一人,看了看表,已经下午四点多了。

  想是自己最近与张晓娜王丽二人接触颇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罢了。他动了动手脚,感觉伤口已经不是那么痛了。

  便走出房间,来到了王丽他们的房门口,轻叩房门,是王丽开的门,张晓娜已经醒了。头上裹着纱布,血已经止住了。王丽将钱鸿道让进房间,自己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

  钱鸿道坐在了张晓娜的床边,说道:“怎么样?娜姐,觉得身体好些了吗?”张晓娜的声音已经变得洪亮了起来,说道:“嗯嗯!我感觉好多了,你们的伤都怎么样了?”钱鸿道说:“有劳娜姐操心了,我和小丽已经好了,没什么,你看!”说着便站了起来将屁股抬得高高的,左右摆动。

  张晓娜看了哈哈大笑:“你这个样子,看来不是打得狠,是打得太轻了!”“呵呵。娜姐你有所不知,那人只打了我的屁股。所以浑身上下只有屁股伤的最重啊!”钱鸿道说着用手拍了拍自己的屁股。

  惹得张晓娜哈哈大笑,王丽在一旁也是嘻嘻的笑着。钱鸿道没向张晓娜说起自己做梦的事情。见张晓娜王丽二人伤都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就想回前门钱家老宅去看看。

  王丽也想去北大校园里转转,但张晓娜拉着王丽不让她走。

  无奈,最终钱鸿道辞别二人,径自离开,去了钱家老宅。钱家老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伴随着中国近代的发展建立起来的。钱家祖上本是清朝官员,清末官吏腐败,但钱家清白受到朝廷褒奖。批下这么一座庭院在前门楼子那里作为钱家大院。

  它经历了甲午战争,八国侵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前,解放战争时期。钱鸿道的爷爷得罪了国民党的高官,全家被诬为“通共,通匪”。

  家产被尽数没收,钱鸿道的父亲为了避难,举家搬到了杭州定居。因为走得匆忙,一时间家里剩余的东西没能全部拿走。一些古书,字画就扔到了老宅之中。

  经过这么多年,钱鸿道想“回家”看看,主要是想看看家里的那些书画还有没有。钱鸿道这个人,一生什么都不爱,但是个书痴,按现在的话说是一个“书呆子”,爱书成癖。说话间,钱鸿道就走到了老宅门口。

  他这次来北京,主要就是来老宅看看,这也是他父亲临终前的遗愿。于是他拿出了一把钥匙,这是他父亲留给他的。

  老宅的门,是那种古代高官们大宅的门,两扇大门,门前一把青铜制锁。一般锁上都雕着一些花鸟鱼虫,品级越高,雕的越是高端。

  他们家门前的锁上雕刻的是一组“飞腾之虎”,可见他们家在当时地位之高。因为长年无人问津,锁上落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上面封着一些蜘蛛网。钱鸿道轻轻拂去蜘蛛网,拿钥匙打开了锁,进了门去。

  不料这时外面围了一群人,他们相互议论着。有人说道:“哎!这么些年了,我还是第一次看见有人进这个门。到了今天,怕是钱家的后人来寻根了吧!”后面一人探过头来,说道:“我看也不尽然,怕是他家里成分不清,又或者犯了什么王法罢!”“是吗?钱家也够可怜的。

  本是书香门第,谁料家道中落,被国民党高官敲诈了一遍。

  又经历了这么多,这宅子早已荒废,里面值钱的玩意儿早就被偷完了!”众人谈论纷纷,交头接耳,好不热闹。钱鸿道却不以为然,他径直走向老宅中的书房。

  开了锁进得去,里面黯然无光,四周充满了书架木材腐朽的味道。酸气臭气和一股说不上来的味道混合着扑面而来,呛得钱鸿道差点没把前天的饭吐出来,他从身后的包里拿出了一根蜡烛,点亮了往四周看看。

  心想:呵,这些个人啊!我家里这么多没用的瓶瓶罐罐都拿了去,却将这一屋子的“宝贝”独独留了下来。原来那些人将钱家大宅里能搬的能拿得都带走了,却单单无人问津这书房,书房中的各种藏书一应俱全。

  这可乐怀了钱鸿道了,他宁愿用所有的家财来换这一屋子的书籍。

  2

  话分两头,在另一边。旅馆中,张晓娜拉着王丽,和王丽一起谈到了天亮。

  张晓娜再一次被王丽的学识与修养所折服,她从心底真的很敬佩这个女人。但在她的敬佩之中,产生了一些嫉妒,她从小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家中养父养母都没什么文化水平。

  家中最多的书就是马克思列宁的书。鲁迅先生的书倒是有一两本,还都是王丽送给她的。但是她和她的父母从来不看这些书,这些年连年战争,再加上几年的“自然灾害”,家里全凭着“特供”勉强生活,哪里还会有闲工夫读书。

  当王丽要求想要去北大看看时,张晓娜并没有阻拦,只是不屑的说:“你去那里干什么?北大早就没人上课了,大家伙儿都去‘闹革命’,谁还在乎上不上学的啊!”

  王丽说:“呵!我这不是就想到那里去看看嘛,就算不上课也应该有人在啊!我也不妨去欣赏着欣赏北大的风景嘛!”

  张晓娜并不想陪王丽去,她心中挂念着的,是那位穿长衫,一身文人气质的钱鸿道。便问道:“小丽,你去北大我不拦着,可是你知道钱鸿道现在在哪里吗?”

  王丽说:“应该是在钱家老宅里吧!他不是说今天下午去那里的吗?”

  “哦哦!瞧我这个记性,那你知道钱家老宅在什么地方吗?我想明天去看看!”张晓娜说起钱家老宅倒是兴致盎然,嘴角不自觉的扬起了一丝微笑。

  “呵呵,这是怎么了?我们平常连那些‘达官贵人’也不放在眼里的晓娜同志,现如今也动了春心了?”王丽笑着说道。“才不是呢,我只不过对他们家的那些个‘四旧’感兴趣罢了。

  我们总是‘破四旧,破四旧’的。可是‘四旧’到底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不知道又怎么去破?”王丽不想和她扯皮,她还想早些去往北大看看呢!

  于是说道:“钱家老宅就在前门楼子那里,我也是听父亲过去说起过哩!至于现在他在不在那里我可就不敢给你保证了。”

  张晓娜说:“哦,行了。知道了,只要是知道了地点就好办的多了!小丽,你去北大的时候小心点。现在各个大学都在打‘走资派’,都在‘打倒一切牛鬼蛇神’。你到北大去,一定要批斗几个‘走资派’才好。”

  王丽心中暗自叫苦但脸上还是表现出微笑对张晓娜说:“恩!知道了,我一定不会辜负党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坚持党的领导,打到‘走资派’,造反有理!”

  张晓娜说:“恩恩!造反有理!造反有理!”王丽辞别了张晓娜,径自一人走向了北大校园中。

  北大,这个多少文人墨客登场毕业的地方;这个多少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天堂;这个多少是非之地的源泉。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从旧中国到新社会,这个地方总是走在了中国变革的最前沿。它好像是中国的风向标,中国向何处去,它就往何处走。

  此时的北大,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风光,这里到处都是血迹;到处都是法场。

  到处是批斗,到处是叫骂。操场上,呵斥声、皮鞭声、哭喊声、辱骂声取代了往日的欢声笑语;教室里是无数老师们的喊冤声、认罪声取代了往日的朗朗读书声。北大,不再是知识的殿堂,这里成了“革命”的海洋。

  成了打到“走资派”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最前方。到底是什么,让这一切变得如此荒唐?到底是什么,让本是知识武装全身的大学生纷纷举起了“刀枪”?我想,这就是信仰,是对无产阶级的信仰。是对资本家,地主老爷们的厌恶,是对旧社会不满的一次总爆发。这,大概就是“文革”!

  当王丽独自一人走在了北大的校园中。她感受到的是让人呼吸不上来的紧张感与压迫感,是让人窒息的愤怒;他不明白这些人都怎么了?好像昨天还是文质彬彬知书达理的人,一转眼的功夫就成了无知无畏的“屠夫”。

  她在校园里走着,到处是一群学生模样的人带着红袖章围成的一个圈,圈内是一位教授或老师。这些教授和老师的脖子上挂着石块。

  石块上刻着“反动分子XXX”。这些石块上的绳子直入肉中,满地的血迹让那些平日里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学者再也抬不起头来。

  她疾步向前走去,她甚至有些后悔当初自己为什么要来到北大。这些年来的“运动”让她本就破碎的人生观更加破碎了。

  父亲的入狱,家庭的破裂更是让她心痛如焚。正在王丽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声音叫住了她:“钟山风雨起仓皇,同志来自和故乡?”

  迎面走过来一位男子,这人相貌平平,身材高挑,一双“鱼泡眼”从长瓦的脸上凸了出来。满脸麻子,操着一口不流利的北京话,身穿军装,戴红袖章,凡是能看得见的兜里都揣着一本“红宝书”。

  王丽被吓了一跳,说道:“噢噢!百万雄师过大江,我就来自中山岗。”中山岗位于上海市郊区的一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王丽的父亲王郎平是当地的首富,当然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噢噢!你好同志,我叫李朔,是革命的先驱,毛主席的红小兵。请问同志是那部分的?”李朔说道。

  王丽在张晓娜身边呆的久了,自然也学会了当时的说话方式:“呵呵,同志你好,我是上海来的毛主席的好孩子。

  来北京考察实践,汲取革命方法,学习革命理论!”李朔一听便知道她是自己人。

  说道:“哪里哪里,上海才是革命的发源地哩!当初夺权,也是上海最先发动的,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上海当记首功呵!”

  王丽此时心想:要不是上海乱了,我爸也不可能被抓进监狱,受苦受难的,还什么革命发源地!想着心中就又生起一阵气来,但王丽不愧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情商出奇的高。她克制住自己说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对了!李朔同志,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李朔说:“同志刚来不久吧。我们正在狠抓反动路线,批斗修正主义哩!你看,这就是我们的斗争成果。”他随手一指,便看到地上躺着一个浑身是血的人。眼镜被打得碎了一地,衣服被扒光,躺在地上呻吟不止,周围的一些红卫兵还在不停地用皮鞭抽打着他,口中骂道:“打死你个资本主义的臭老九!打死你个反动知识分子!”那人口中不停地求饶。

  王丽见不得如此血腥的一幕。将头放低,不敢直视。李朔见王丽如此,哈哈大笑:“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何等的勇气呵!’”

  王丽并不想直接参与进红卫兵们的各种活动,她之所以到北大来,无非是想参观一下北大的校园风光,参见和缅怀一下老一辈的知识分子而已。

  她是带着一种对知识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来到北大的,没想到却遭遇了如此不堪的一幕。

  激动地心情再也忍耐不住,一座美丽的富士山将要爆发出她最大的烈焰。这是她的发泄,是对现实不公的不满与呐喊:“草菅人命!你们到底有什么证据可以这样对待教授呢?你们也是曾经的知识分子,你们也曾饱读诗书。尚且不论尊师重道,这人命之事关乎天大,你们怎能如此草率?”

  李朔被王丽的言语吓了一跳,心想:这他妈那里来的人?满口胡沁。说道:“革命就是如此,非如此不足以平民愤,非如此不足以让无产阶级专政得以实现,这些可恶的老师教授,是最大的反动知识分子。他们蓄意破坏共产事业,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再说了,你们上海抢班夺权耍威风,这革命的首功都被你们占了,还想怎么样?我们只是完成毛主席的最高指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这……这有什么不对吗?”

  王丽被他们这套理论说的哑口无言,只得离开。转身冲向校长办公室,她不信,她不信她心中的“圣地”,竟会变成这样一座“人间炼狱”。她要去找校长理论,要北大重回以前。

(https://www.biquya.net/id18588/112536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