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红卫兵 > 第七章 003

?

  王丽这时指了指酒鬼手上的放大镜:“那大叔为何用放大镜看人世间呢?”

  酒鬼笑道:“姑娘,放大细节,才能看得真切。醉眼朦胧,这人间真美,这世道真好啊。”

  王丽此刻想到了魏晋风流才子,阮籍放浪形骸,驱车至崖的故事。看看眼前这个人,不禁佩服。酒鬼又道:“姑娘可想与我一样?醉眼观世一番?”

  王丽此时倒也颇有兴致,但她不会饮酒,说道:“我…..我不会。”

  酒鬼呵呵一笑:“不会?是不会醉还是醉不会?我这醉眼,不醉不会。”

  王丽很想好好地醉一番,但自己从小家教甚严,滴酒不沾,这便不行。于是无奈的推辞道:“既然大叔以眼观人,当知人各有命,不,人各有眼,不可强求之理啊。”

  酒鬼听了,哈哈大笑:“善眼可好,却使姑娘忧烦。若姑娘有幸与冷眼之人相交,则必然大富矣。老汉在此,已有三秋,姑娘是第一个肯与我交谈之人。我不妨在此送你一句话:‘金戈挥动万俯首,八千女鬼乱朝纲。’”

  王丽听了,问道:“此话何意?”

  酒鬼说道:“去吧,去吧!有些事你自会知道,不该说的,你知道了也无用处。”

  王丽听了,向前走去。酒鬼忽然叫道:“姑娘此行何往?”

  王丽边走边说:“随遇而安。”

  酒鬼暗自说道:“随缘,随缘。”

  三日后,钱鸿道被逐出蟒山村,百无聊赖,竟想起了滕王阁乐器店。他不禁想到了当初自己孤身一人智取玉笛的事。想着想着,不自觉的走入了县城。

  蟒山村离昌平县城是最近的,几乎是一条直直的大道。但虽说最近,乘车前往也许要五六个小时。若是徒步行走,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且一路上都是黄沙满路,寸草不生。

  遍地残垣断瓦,到处狼烟滚滚,一片荒芜的景象。

  直到钱鸿道进了县城,才感觉到一点儿文化的氛围。钱鸿道去蟒山村,名义上是相应党的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实际上是去乡下避难,不想参与进这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世道。但是却没成想还是逃不过世态炎凉。

  想到这儿,他不禁暗自怀疑起来:自古以来的诸多隐士,上至许由洗耳泉;下至渊明终南山,这么多的隐士是当真能隐于市吗?若真能遗世独立,又何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了。

  或许大多数隐士都像我这样吧!想隐而不得,唉!钱鸿道越想越烦,越烦越忧,脚步也就逐渐放了下来。

  一不留神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咣当”一声趴在了地上。钱鸿道站了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转过头刚想发难,却看到一个酒鬼倒在街边,左手拿壶,右手拿放大镜。

  浑身上下肮脏不堪,是他喝醉了躺在路边,伸出的一条腿正绊住钱鸿道。

  钱鸿道对这个手中拿着放大镜,脸上架着眼镜的乞丐很感兴趣。看样子,这个乞丐倒像是个文人。钱鸿道自己身为文人,对文人本就十分的敏感,但他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文人。

  于是走了过去,到他的身边,俯下身来,问:“先生何故如此?看您倒也有几分文人气质,为何沦落如此?这样作践自己?”

  酒鬼斜着眼扫了一下钱鸿道,喝了一口酒,说:“这世道真是,缘啊。前两天遇到一个这些年来第一个肯与我谈话的人,今天却又碰到一个主动找我说话的人,哈哈哈哈!”

  钱鸿道被他说的话惊了一下,不知道这个醉汉到底要表达什么。但他也不肯放弃,坚持问道:“先生,古人云:‘君子死不免冠’由是之故,孔子之徒子路虽死而衣冠齐整。先生又为何这般嗜酒啊?”

  酒鬼说道:“年轻人,什么‘先生’啊。我就是一个整日里无所事事,被世界所抛弃的‘孤人’罢了。至于为何嗜酒?因为我长了一双‘醉眼’啊。”

  钱鸿道被说傻了,他突然觉得眼前这个人可能不是凡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一代大师李太白当年也不正是如此吗?

  谁知正想着,那酒鬼一把将他手中的放大镜塞到了钱鸿道的手中,说:“年轻人,你用此物观世,能看得清吗?”

  钱鸿道拿起放大镜向四周看去,一片模糊,什么都看不见。于是悻悻的递给酒鬼说:“看不清!”

  酒鬼哈哈大笑,又问:“你不用此物,可看得清这四周吗?”

  钱鸿道说:“看清了。”

  岂料那酒鬼只是一个劲儿的摇头:“糊涂啊,糊涂!”

  钱鸿道更是不解,说:“先生何出此言?”

  那酒鬼重新坐了起来,说:“世人皆言醒着可醉,殊不知醉者易醒。天下之事,岂是那么容易能看得清的?你用放大镜看不清,那是因为你还没醉;你不用它却看得清,那是因为你天生一副冷眼,冷眼观世,可笑可笑啊!”

  钱鸿道听了说:“先生难道你看清了吗?”

  岂料那酒鬼更是笑得前仰后合,说:“老汉一副醉眼,本不欲看清世界,有何言看清看不清?看清如何?看不清又如何?看清了,情、恨、爱、痴、仇;看不清,花、草、树、鸟、楼。不过都是一样的,一样的。”

  钱鸿道这时才明白,什么叫做:“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世。”不禁更加佩服起酒鬼,说:“先生看的通透,学生自愧不如。但不知先生之言,我‘天生一副冷眼’是何意?”

  酒鬼说:“以冷眼观世者,眼冷而心热,若可明理,人之龙凤。古之帝王将相。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皆生一副冷眼也。”

  钱鸿道听了,呵呵一笑:“先生以眼观人,似有不妥吧!”

  “噫!你这小子,老汉不与你说道了。两天前老汉得一知己,已将天机泄露大半。你若与她当真有缘,今后必会重逢,那时你可知我‘以眼观人’之法如何了。”

  钱鸿道听酒鬼这么说,想起了酒鬼说过他前两天遇见了第一个与他说话的人。于是好奇的问道:“哦!既如此,请问那人长得如何?”

  酒鬼说:“红颜知己,自然是一个漂亮的女子,端庄大方,说话谈吐不凡。只是和你一样,心中忧愁已久。”

  随后,酒鬼详细描述了那女子的样貌,钱鸿道越听越觉得熟悉。猛然间想起,他说的不正是王丽嘛!怨不得酒鬼开始就说“有缘”,心想:若是能以此来找到王丽,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于是忙问道:“先生,您说的那位姑娘往什么地方去了?”

  酒鬼抿了一口酒,说:“随缘而去,随遇而安。她的去向,你不要问我。”

  钱鸿道这时有些急了,问道:“那问谁?”

  酒鬼指了指他说:“问你自己的心。”

  说完起身,头也不回的走了,一步三晃。口中念道:“谁叫骑马客京华,长安人处酒一花。醉眼朦胧笑天下,随遇而安是她家。”

  钱鸿道无奈,起身径直向前走去。夕阳西下,县城中毫无半点繁华,市井街道,了无人烟。远远望去,只有两三只无家可归的寒鸦在老树下盘旋着。

  一阵冷风袭来,吹得钱鸿道浑身发抖。

  钱鸿道无奈,心想罢了。好歹我也找个地方过夜才好,于是来到了一家名叫“随缘”的招待所,他知道如果自己就这么进去,一定会被赶出来。

  还好钱鸿道临走时扯下了当时赶他出村的一个红卫兵的袖章。这可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于是他戴上了红袖章进了招待所,又摆出了一副当官人的架势。

  招待所的工作人员可没见过穿长衫戴红袖章的人,摸不清他的底细,一时愣在了那里。

  钱鸿道最先发话:“同志,我说你们这儿谁负责?”

  这时从内堂走出一位穿工作服的女人,自我介绍道:“革命同志一家亲,在下姓赵,是这里的负责人。您就叫我赵同志就好,请问您有什么事儿吗?”

  她一边说着一边上下打量着这个身着怪异的人。钱鸿道看出了她的心思,说:“废话!革命同志要住店,你让住吗?”

  赵小姐实在不明白这人的来历。但又怕得罪了领导,想着估计是哪儿来的领导视察来了吧!急忙说道:“同志这说的哪里话,革命的地方革命同志住,休息好了才能继续革命嘛!”

  说完,她冲着柜台上的工作人员说:“把这位同志领上楼去吧!315号。”

  “哦,知道了!”前台的工作人员起身带钱鸿道上了楼,开门入住,就这样,过了平安的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钱鸿道就起来了。因为总是心里感到极度的不安,想起个早儿出来溜个弯儿。然后再考虑自己下一步要去哪儿。

  洗漱完毕后,出门上了大街。早晨的县城,依旧是如此宁静,静的出奇。几只鸟儿在天上,时不时的叽喳两声。

  远处除了有一些巡逻的红卫兵之外,没有任何的人或物。到处都贴满了标语口号和残垣断壁。

(https://www.biquya.net/id18588/112538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