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网游竞技 > 写给记忆中的女人 > 第一列章:那段记忆常在梦里惊现 五

?书应上回章。

  也许最真实的生活就是欢乐和痛苦的纠缠,有容乃大真是千古不破的真理。

  兴许是林安能有些激动,竟然在饭后拿笔在纸上写上了一首七律诗:正值春光三月风,百花丛里蝴蝶踪;嫩枝抽芽未闻声,环顾群山皆富春。一夜风情度梦中,空袖劲舞展舒心;怜雨催发拔竹升,安能辨清愁情重。

  而在林安能多回拉拢黄青,用些糯米粉,精美糖果来犒劳表姐的嘴巴,使胡妙果的催问计划彻底落空。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阿卢的帮帮团里成员因涉及北湖‘米老鼠’案情不深,有的半月后就刑满释放,不久后则又重操旧业,跑到更远的农村去挣非法且丧良德的勾当。

  这些事真让林安能揪心难安,生怕自己的尾巴有一天会暴露出来,那嘴巴和大腿都长在别人身上,又不能出面阻止下一场悲剧的发生,心里那些个五味瓶真是在七上八下的闹腾。

  凭借出外的经验,许多事情都有发展的空间。林安能又在琢磨下一步的目标将有什么样状况发生,又以怎样的方式结束。林安能好像是个在修行静养的得道高人,已把社会风尘和人性的弱点参透了很深,怎样规避风险的发生都做了各种结局的总结或推理。

  有一天林安能突然心血来潮的猜想:如果能找到一种是人不敢试吃的食物,而鸡鸭猪牛羊等家禽家畜之中只有猪的食量最大,而牛羊类皆是喂草料最多,得了,就先搞搞能养猪的食物配料吧,就定性为催肥的食料,结果能不能催肥,能一个月催肥多少斤还要有一个过程和时间段,只要现场的效果好就行了,那么所谓的产品就会有巨大的市场增值。预想到这里,林安能的心底不免要笑出声来,干脆就取名叫作“肥猪菜”吧,看哪敢有人试吃这些猪吃的菜呢。

  林安能晚上跟他老婆一说,胡妙果顿时差点笑岔了气,还一直夸林老儿聪明盖世。

  虽然说前期‘淘米’玩的是空手套白狼,而如今这招数可称为是指石为金了。

  想干就干,林安能或许是生来就是做骗子的天才,他又找来上次合作的几个人,按照他设想的食物配方去店铺抓材料,充其量就是过期廉价的果品糖饴,搞来粉碎再加增一些野菜切碎、晒干、磨碎,最后拌上米糠麸皮之类,用一些纸袋盛装起来。这次行动共分三股段,林安能身先士卒做前期销售,中间人员是联络物资运转,留守后方的负责制作‘肥猪菜’仿品,真可谓是产供销一条龙的体系已浮出水面。

  等一切安排妥当,老林一伙就选天晴的日子开拔了,他把第一站选在川江省新宾县的广大农村。与上次一样,到目的地首先找旅店歇息再作分工。

  “道行不同,所选对像也有点差别,此次奔走是为农户快速发财致富,望大家通力协作,在这个地方最长只能待上一个月就该换场所,有农户自愿多要的也要限制,那是最好的促销方式,那也是为保证产品价格稳定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林安能在趁大家已歇脚的时候传授卖菜心经。

  说完,安能他自己翻出地图,仔细分析周边村名和地名,并一一记在花名册上,也是行走江湖的必要指南,以防老乡有走失的危险。

  经过十几天奔忙,十几个人在晚上合聚一起的时候,个个都是笑得合不拢嘴,因为有利可图,特别是现场效果逼真生动,农户饲养的猪见到‘肥猪菜’,那是头也不抬,直到吃完了还在嚷嚷哼哼地呢。

  为了尊诚林安能的特殊功劳,只让他安排运送方面的相关事项,一线销售跑腿的体力活都不让他干,享受最高指挥官的待遇。

  他们一伙把‘肥猪菜’从新宾农村卖到泸池乡下,非法利益从低成本向高利润进攻,非法所得也从几千元发飙到几万元之上,团伙也是从十几人疯增到百十人,不同类型的林安能式人物活跃在川江省广袤的大地上。

  要说林安能是个人物,但却算不上真正的人物,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他最终选错了方向。

  因为‘肥猪菜’的后半个时期全部改称为“猪饲料”,一些有正确认识和觉悟的人,大量收购廉价新鲜野菜,认真焙干晾晒,加杂一些鱼骨海鲜角料也焙干,而后统一磨碎分装成大袋,价格上也做出了适当的调整,把暴利化弱成薄利,更利于普通农村养殖户有能力接受下来,一个又一个饲料厂也是如雨后春笋一样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形成有规有矩的产业链条。

  而令人慨叹的是林安能一帮人等不仅使‘肥猪菜’的品质趋于劣质,市场份额在不到两年零三个月后就宣告解体,没有真正认识市场到底是什么的人也终将被市场驱逐出境,人家都注册商标办证办照形成了雄霸一方凯模。

  而林安能一干众人却只得到两三万不等的农资费,还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的名望,全部回巢之后在一片叹息声里过活。

  原本林安能是猪饲料产品专利持有者,却因一时贪图暴利而与最真实的市场失之交臂,一个勇闯江湖的头人因一时失利而成千古恨。

  也只有小市场才能拥有大份额,是谁给你的产品买单,还是最朴素的农民朋友们。

  早知道有投石问路之说,林安能是处心积虑地又在捣鼓他另一场试验方案,先前他从老街上一间卖古玩店里见到几枚银元,俗称‘洋钱’,他有意无意买了几枚揣进口袋里,毕竟是银质的东西,到了什么时候贬值的额度不大,能买到真品的洋钱已是罕见。此类金银饰物,又经过大跨进烧钢炼铁的收缴,乡下老百性想再次拥有的梦想依然很强烈,何不利用仿制品的洋钱来推进他大胆地计划。

  怎样具体筹谋这类多少量、量多少的问题,是不是要自己亲手鉴定呢,而且要有仿制的精巧,还得找到像样的工匠师傅才好推进这类行业的勇猛发展的呢。

  欲知后情,敬请关注下一章节。

  

(https://www.biquya.net/id31893/172334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