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皇帝史 > 第8卷:宋徽宗赵佶

?

  

  人物简介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宋神宗十一子,宋哲宗之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也同时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他兄长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另外,他在书画上的花押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据说象征“天下一人”。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并还说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人物生平赵佶为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本未必有机会继承大统。惟宋哲宗二十三岁英年早逝,无子,故宋室由他的弟弟寻找继承人。本来哲宗弟以大宁郡王赵佖最长,惜患有眼疾不能继位,故以当时封为端王的赵佶继承大统。宰相章惇当时反对赵佶继位,反而建议立哲宗同母弟蔡王赵似,但向太后支持赵佶继位,故赵佶顺利成为大宋皇帝。

  

  赵佶在位期间,“妄耗百出,不可胜数”[2],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搜集奇花异石运到汴京开封府,修建园林宫殿,崇信道教,尊号“教主道君皇帝”,任用贪官宦官横征暴敛,激起各地民变。其中以新党蔡京任丞相与宦官童贯为将军所引致的问题最严重。

  

  赵佶好大喜功[4],不顾宋辽已百年和平相处,于宣和二年(1120年),与金国结成“海上之盟”,联合灭辽。1122年,金军攻克辽南京(今北京市)。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太宗遣谙班勃极烈完颜斜也、完颜宗望、乙室勃极烈完颜宗翰分两路南下入侵北宋。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126年1月18日),赵佶无法应付时,急忙禅让天子的宝座给他儿子宋钦宗去对付,自己则当“太上皇”,但终究无法挽回局势。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东、西两路军大举南下,《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十九》等史书记载宋兵部尚书孙傅把希望放在禁军老兵郭京身上,郭京伪称精通佛道二教之法术,能施道门“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布阵,并会佛教“毗沙门天王像法”,布阵画像,但神兵大败,金兵分四路乘机攻入城内,金军攻占了帝都汴京。宋钦宗遣使臣何栗到金营请和,宗翰、宗望二帅不允。北宋靖康二年(金朝天会五年)二月初六(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贬为庶人,北宋灭亡(960年—1127年),二帝被俘北上。七月二十日,二帝迁到中京(今北京市),父子抱头痛哭。

  

  天会六年(1128年)八月二十一日抵达金上京会宁府。二十四日,二帝及男女宋俘均坦胸赤背,身披羊皮,跪拜金太祖庙,行“牵羊礼”,在乾元殿拜谒金太宗完颜吴乞买。金太宗封宋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十月二十六日,二帝迁往韩州(辽宁省昌图八面城)[5]。在韩州,金人将城内女真住户全部迁出,只供二帝等二千余宋俘居住。据《宋俘记》载:“给田四十五顷,种莳自给。”据《南征录汇》说这还是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劫宋徽宗之女茂德帝姬为妻)格外开恩,要求性格凶狠的完颜宗翰等不可像虐待辽天祚帝那样对待宋朝的徽、钦两帝。

  

  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到达五国城时,随行男女仅140余人。流放期间徽宗仍雅好写诗,读唐代李泌传,感触颇深。五年后,天会十三年(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病死于五国城[6]。照当地习俗火葬[7]。

  

  天眷三年(1140年),金主战派完颜宗弼(金兀术)率领金国军队南侵,先在开封正南(偏东)的顺昌败于刘锜所部的“八字军”,再于开封西南的郾城和颖昌,在金国女真精锐部队所拿手的骑兵对阵中两次败于岳飞的岳家军,只在开封东南面的淮西亳州、宿州一带战胜了宋军中最弱的张俊一军,在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敕召回岳家军前,金军已被压缩到开封东部和北部。完颜宗弼开始转向接受议和。(历史学家认为,如宋史学家邓广铭考证,岳飞的最大战功朱仙镇大捷为岳飞的孙子岳珂杜撰。十二道金牌招回岳家军也是杜撰。)

  

  皇统元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为改善与宋的关系,将死去的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将钦宗封为天水郡公。第一提高了级别,原来封徽宗为二品昏德公,追封为王升为一品,原封钦宗为三品重昏侯,现封为升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号中的侮辱含义。第三是以赵姓天水郡望之为封号,以示尊重[8]。同时南宋朝廷解除了岳飞、韩世忠、刘锜、杨沂中等将领的兵权,为《绍兴和议》做好了准备。十一月间,宋、金为《绍兴和议》达成书面协议。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宋朝赐死岳飞,据《宋史》载是为了满足完颜宗弼议和所设前提。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绍兴和议》彻底完成所有手续。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韦贤妃同徽宗棺椁归宋[9]。同年八月十余辆牛车到达临安,十月,宋高宗将徽宗暂葬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名曰永固陵(后改名永佑陵)

(https://www.biquya.net/id33518/187348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