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龙泉太阿剑 > 第四章 深山幽谷 中

?

  深谷里天气转凉,气温下降了许多。这一天,他们又回到了山洞前面,泰雁娜把包裹往洞里一扔,道:“昭儿,以后我们就此住下过日子,不再出山了。”王承昭笑了起来,搂住泰雁娜道:“如此再好不过了!”在他心里,只要能与泰雁娜永远在一起,别无所求。泰雁娜一听也禁不住笑弯了腰,他们都为多日疲于奔命,一片痴心妄想而笑,更为今天这样的果断而笑。

  次日凌晨,泰雁娜便叫起了王承昭。走到山洞外面,王承昭仍然睡眠惺忪。正在疑惑之际,看见泰雁娜一人在草地上舒展腿脚,挥臂翻掌,纵跃腾空,口中哈哈有声。他马上明白过来,也不多言,与她相距一段距离,跟着一拳一式地练习起来。二人练习的招数各不相同,泰雁娜注重江湖过招相击,更向防身健体功夫靠近,套路完整流畅,动作优美好看。

  王承昭习练的是家传功夫,多为沙场临敌、冲锋陷阵的路数,路数简单,多数是先前裴仲卿根据他小孩儿体质演教些简单的姿式,意在为日后打下基功,随着年纪渐长不断提升难度和要领。常规判断,将来他定会将祖传枪法练得炉火纯青,甚至能够超越,只要假以时日,日后驰骋千军万马之中,勇冠三军并立功于沙场也许不是难事。谁也没有想到,家庭突遭变故,全盘打破了他这个世家子孙的文武同修并进了成长历程,若是可惜。

  他们都多日不曾施展手脚,似乎有些生疏和荒废。时间不长,二人都是汗流浃背。王承昭见泰雁娜没有停手歇脚的意思,也不敢主动罢手,一招一式地用心练习下去。早餐过后,泰雁娜带着王承昭去林中寻找野物,采摘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种子。暂时不可能翻越山岭并脱离深谷,泰雁娜便作长远生活打算。准备食物过冬,则是首要大事。这个盆地似乎很大,足有百里方圆,深谷之中森林、草地、水塘、大小山头一类的自然物事比比皆是。几日后,山洞前的树杈上,挂满了一些风干了的食物,诸如鱼干、鸟肉、野兔、野菜等,足够一个秋冬和初春之用。

  这日午后,泰雁娜让王承昭把自己所练的武艺套路演练一遍。他依言拉开弓步,左推右引,前仰后合,蹲趴跳跃了半天,倒也虎虎有生气。过了一会儿,已是脸红气粗,但也初见一些功底。只要假以时日,前景不可限量,泰雁娜在一边看得暗自点头。

  她把王承昭叫到面前,询问了一番。然后道:“军旅功夫有利于沙场驰骋,建功立业,挂帅封侯,如你父辈上人。你刚才所练正是这类功夫,如果勤加苦练,日后定能大成,千万不可荒废。”王承昭躬身聆听,道:“多谢阿姨,谨受教诲!”

  泰雁娜又道:“只是你时远不济,王家祖传功夫虽然精妙绝伦,就眼前而言,尚难大有图展。虽然如此,已掌习在身的功夫不可荒弃。每日习练功夫时,须兼学武林功夫,更利于日后行走江湖。如果有兴致,他日脱离深谷带你去投奔名师。今日,且将我师傅妙因师太传授给阿姨的功夫,转教于你,怎么样?”说罢笑盈盈地看他。

  王承昭一听,立即“叭”一下跪在泰雁娜面前,连忙叩谢道:“拜见阿姨师傅!”这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大好事,泰雁娜欲收他为徒,传授武艺,实乃求之不得。

  泰雁娜见如此伶俐,应声而拜叩,心里非常高兴,正襟危坐地道:“徒儿免礼!”话刚说完,便将王承昭拥入怀中,开心大笑。这些日子以来,二人哪有这等开心时刻,一扫长久的郁闷心情。她想孩子这般懂事,能够有缘传他一些功夫,既是缘分,也是责任,值得欣慰。

  以后的日子,王承昭便跟着泰雁娜学艺,一个精心细致的言传身教,一个全力以赴的用功在心。初开始,泰雁娜让他熟记武功的套路,后来又传授给他内功心法。直到现在,王承昭方才真正走上习武的路途。而后,泰雁娜又不失时机地传授他点穴推拿功夫,凡她所知所能,悉数倾囊而出。

  多数时光,泰雁娜与王承昭出手过招,不时指点,王承昭心思敏捷,出手应变动作极为自如。许多套路在泰雁娜的陪练对打中,王承昭往往能快速掌握心法,进展甚快。泰雁娜自幼生活在大唐,有机缘投师终南山月仙庵。妙因师太传授她冷月刀法,使得她平添了行走江湖的本领。月仙庵冷月刀法一直以来妙因师太传授庵中有缘分的女弟子所习,一旦功成,不但至阴至厉,而且妙曼无比。泰雁娜今日传授王承昭,乃此门武艺的首个男弟子。

  王承昭思无旁杂、心地单纯,学起冷月刀法这套佛门女弟子的功夫又特别用心,式势之中毫无别扭之感。特别是他跟李光弼、裴仲卿学过一些马背的功夫,冷月刀法的心法和路数从他身上挥发出来,在飘逸挥洒之中竟然增进了许多刚猛之质,与泰雁娜演练的一招一式各有风骚,并且更加洒脱英爽。泰雁娜有时看着正在用功的王承昭,竟情不自禁地看呆了,哪里料到这孩子身上竟有如此的灵气。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这深谷之中,二人度过了五个春秋。泰雁娜虽然无时无刻不在焦虑,但看着险峻无比的山体,却一时也无法可想,只有暗自叹叹气把头摇摇。王承昭已经从总角儿童,长大成人,魁梧大汉的雏形初步形成。泰雁娜传授给他的功夫早已告罄,王家祖传枪法及一些零散功夫也练得大为出色。与王承昭过手拆招,泰雁娜已不是他的对手。但在她面前,王承昭依旧稚气未脱。

  泰雁娜看到王承昭一天天长大成人,功夫日新月异甚是欣慰,自己一片苦心没有白费。同时更为无出头之日的深谷日子感到忧虑,她不是厌烦和嫌弃这块清净无争的深谷桃源,而是害怕将来真的会老死在这里。她常常幽幽地思索,自己无法可想,死就死了,在哪里老死都一样,但王承昭倘若也是如此,岂不是荒废了锦瑟年华,荒废了早投名师,更何谈找仇家讨还血债了。

  王承昭与她心思不大相同,自幼远离亲人,少却父母抚爱。这几年岁月,二人情越母子,屈居深谷早已习已为常。这一天午后,天气闷热,闲来无事,便欲去林间捕些飞禽走兽回来给泰雁娜滋补身子,调换口味。近处少见,他跑了很远的路程,捕捉了两只较小的野兔。往回走时,见一池塘清澈如镜,便跳了进去,清洗了一会儿,感到十分的凉爽和惬意。

  这个池塘水面不小,上流还有活水源头。王承昭在水中戏耍了片刻,见一只又白又大的野兔在水草丛中被惊起,顺着溪边猛地向上流窜逃。他本待用手指弹发一棵小石子将它击中,但那样又觉得没甚意思,存心与野兔比一比脚力,便从水中一跃而起追了过去。

  人兔竞逐了一柱香功夫,水源尽头出现,从一座里许高的小山脚下山洞里汩汩流出。野免在王承昭的追逐下显得极度慌张,一溜烟钻进了山洞。他正欲将手中扣着的石子发出,却见洞口侧立着一块较大的石头,镂刻着两个大字:剑池。虽“剑池”二字已经绿苔很深,但仍能清楚地瞧出字体来。

  王承昭心中一动,难道这里有人涉足过,或者住着什么世外高人。就“剑池”二字雄浑之力看,非寻常之辈能够完成。好奇心起,便钻了进去。不想洞里很深,走了十几步还没有尽头,但已经暗得看不清楚了,只听见汩汩的泉水涌动声。

  没办法,只得返身出来,找些干燥的木柴点燃又钻了进去。行了半里多路,才到了泉水涌出的尽头,不好再深入往前。他转身往回,一边走一边想:“哪里有什么世外高人?”走着走着,好像发觉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似乎走错了路。

  旋即笑了起来,仅此一条山洞,如何走错。走了片刻后,再次怀疑自己走错了路,感到往回的路比来时似乎拉长了许多。当一脚踏上没有水的台阶时,更是诧异不已,马上确定的确走错了。原来洞中有洞,连环套似的。只因这条山洞口门向内,背着光线,所以刚才进来经过时没有发觉到。

  踏上台阶,地势平坦。拐了一个弯,忽见眼前宽敞起来,好似一个峒室大厅堂。地面及四周墙壁都很平滑,显然是花了很大的人工气力打醮而成的。近处墙角有几只石凳和一只石桌等摆设,使得王承昭吃惊不小,暗道:“这里难道有人居住不成?”

  他想做事千万不可造次,如此冒失的闯进人家厅堂,万一真的有人居住,自己这个不速之客大是不妥。于是朗声道:“不知哪位前辈高人在此仙居,晚生王承昭冒昧打搅!”他静立在原处,一动也不动,等待峒室主人的回话。

  但是过了好长时间,却不见有任何动静。不禁有点狐疑,难道洞中人家早已搬出这里了?举着火把转了一圈。来到右上方的一角,猛地发现地上倒着两具骷髅,身上衣服早已腐烂了七八成,只有两个人形宛然可见。他吃了一惊,心里扑通扑通直跳,差点失手松掉火把。但马上就恢复过来,并为自己的胆小而好笑。

  稍定了一下神,王承昭走到骷髅身边,仔细查看了一下,发现他们胸前肋骨上各插有一支生了锈的箭,一侧地上散落两把刀。拾带来瞧了一会儿,看到两杷刀柄上分别刻着“殷直”、“殷显”二字,分明是刀主的姓名。王承昭估计两把刀主差不多就是这两具骷髅。从他们胸前肋骨上的锈箭看,定是闯入山洞时遭箭射身亡。

  正欲仔细看个究竟,忽然发觉右手有点灼热,低头一看,发现火把快要燃尽。他连忙退出山洞,见日头尚高,便重新备好一个较大的火把钻了进去。绕着两具骷髅转了一圈,方才知道二人遭到同一方向射来的箭。

  王承昭有点奇怪,在这斗室之峒,二人又有武功,拚斗起来怎能容得对方拉引射箭。顺着箭来的方向看了几眼,才发现对面石壁上竟有一扇不太明显的石门。他恍然大悟,原来是殷直、殷显二人被这扇石门里的人偷袭成功的。他寻思道:“这其中定有许多或恩或仇的事,一时也无法弄得明白!”

  火把靠近石门,一看门上刻有一行字迹:“欲入吾门须先拜!”落款:如清。就其字体看,与洞外“剑池”两字同出一人之手。王承昭暗自发笑:“真是自作多情,谁欲入你门下?”但同时又从心中认可“如清”这个名字,当真是十分的优雅,且“如清”的书法更不弱,刚劲有力道,功夫好造诣深。

  注目石门上的一行字,王承昭马上看出每个字虽然都深入近于半寸,却不是凿刻而成。伸手在上面抚摸了一番,就其圆滑如意的态势看,竟是手指头运功而成的。他禁不住暗自惊讶,世间哪有如此高深莫测的功夫,如果是真的,那这位“如清”大师真是神人也。王承昭见识有限,哪里知道世外高人如此功夫虽是少见,却不稀罕。

  王承昭想,既然是高人在此,拜上一拜也是应该的。至于说欲让这位“如清”大师收为弟子,却半点不存此念。他高声道:“晚辈王承昭今日误进仙府,恳请拜见大师!”说罢,将火把往墙壁边上一放,双膝一弯跪拜下去,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等了一会儿,却不见动静,王承昭心想:“莫不是石门关得严实,里面如清大师又正在熟睡,没有听到吗?”于是又重复了一遍,提高了嗓音,道:“晚辈王承昭拜访如清大师!”然后又“啪”、“啪”、“啪”磕了三个响头。但是这次叩首后,依然不见里面有些动静。

  王承昭猜测道:“莫不是这位如清大师不在里面,外出有事了?再不然是他不欢迎我这个冒昧之人?”他想一定就是这个缘故,既然如此,多拜也无益。正欲起身,发现眼前地板上另有一行字迹出现:“如有诚意入门,叩拜须合九九之数!”王承昭一见笑了起来,这位大师真是有趣,居然很会考验人。同时也觉得如清大师过于托大,凭什么让一个不想侍立于你门下的外人也拜上九九之数。

  但他生性耿直,心无杂念,暗道欲见高人多磕几个头却也不算冤枉。当下,很虔诚地叩首下去,每一次叩首都着地有声,不长时间额头已经红肿,大半之后已流出血来。叩首到第七十五个时,地板上裂开了一条缝隙,接着越来越大,下面竟是一个方洞,里面有只石匣,一伸手便取了出来。

(https://www.biquya.net/id36098/190149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