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明耀四方 > 第250节 势均力敌

西安府打的激烈。

        同一时间云贵布政司总督高其卓,也在磨刀霍霍。

        高其卓是有一个有野的人,三十岁中进士,五十岁当上边疆大吏,今年已经五十五。

        当得知大都城失落,朱由校被建奴所杀,便立即决定起事。

        和别的地方不同,  云南有个世袭罔替的沐王府。

        第一代王爷是老朱的义子沐英,后来变更黔国公爵位。

        现在在位的国公叫沐昌祚,今年六十岁,形象如廉颇,要命的是,能力也像廉颇。

        看看他过往的功绩。

        万历十一年出征擒拿叛乱蛮族罗思;第三年再讨叛乱的罗雄蛮。

        往后,  多次挡住南边这个年代叫东吁王朝的入侵(缅、甸)。

        一桩桩一件件,  万历加封他为太子太保;他本人更是受到云南军民的强烈尊重和拥护。

        这么一块大石头挡路,如果不能搬开,  高其卓哪能睡的着?

        经过两个月准备,高其卓准备五万大军,亲自率领,雄纠纠气昂昂,进入昆明府境内。

        心里想着当皇帝的美梦,结果还没到地方,便在行军途中里遭到猛烈阻击。

        高其卓运气不佳,死在乱军中。

        今年六十岁,形象如廉颇的沐昌祚一鼓作气,不仅成功阻敌,还抓到两万俘虏,收获大量军需物资,实力得到壮大。

        沐昌祚大胜高其卓的信息很快传到隔壁广西布政司,之后传到童守义耳中。

        高其卓出兵云南时,童守义特别想偷袭贵阳府,  认为是天赐良机。

        奈何张新不允。

        现在看,沐昌祚以闪电之势击败对手,  这很强大。

        如果自己偷袭贵阳府,又被沐昌祚偷袭南宁府,得不偿失。

        叹息一声,童守义不去想太多。

        安安心心守好四地,保护生产持续进行,保护海贸正常进行,用生产支援北方战争,才是重中之重。

        ....

        广州府。

        张新不在,财政司正使陈晴儿,在一群队员辅助下,负责掌舵。

        看似难度巨大,其实还算简单,因为目标只有一个。

        用尽一切办法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从而获得,修路、水利工程、造船、粮食、武器、队员,以及各种资源。

        再把这些资源送去北方,用于大统战争,两全其美。

        这天,陈晴儿正在原都指挥司衙门里办公,  她的助手之一敲门走进来。

        “师娘,  郑芝龙回来了。”

        “....”

        陈晴儿微愣,郑芝龙在倭国,已经整整三年,突然回来肯定不正常。

        心里猜到什么,片刻后陈晴儿在会客大殿见到郑芝龙。

        “弟子郑芝龙,”郑芝龙高呼一声,双膝跪地,“拜见师娘,师娘万安。”

        陈晴儿第一次见郑芝龙时他才14岁,今年已经19。

        出海三年,从一个油面小生,变成一个皮肤黝黑英气足的男子汉。

        “起来吧,”陈晴儿一语中地,“是不是败了?”

        郑芝龙没敢起来,悲呼道:“芝龙对不起师父师娘信任,船队和五千多人葬身大海,败给倭人与荷兰人。”

        “说说原因。”

谷孾

        郑芝龙应是,接着把失败前因后果详细介绍一遍。

        去年荷兰人在安平城没有得到落脚点,于是跑到倭国寻找可以落脚的贸易地点。

        于是与幕府将军为代表的倭人达成合作。

        幕府将军要求荷兰人协助击破郑芝龙。

        因为郑芝龙不止一次想要推翻幕府将军统治,两者之间有大仇。

        这种情况,郑芝龙孤身海外,没有援助。

        海上打不过荷兰人的新式火炮,岸上打不过幕府将军的武士道精神军队。

        在无尽追杀下,最后带三四百人逃回来。

        陈晴儿看向候在一旁的两名护卫,“葛琴,你去将郑芝龙带回来的人,安排到第六队营地休息,一个时辰内,每人交一份任务报告上来。”

        第六奴隶队营地在城南珠江码头旁边,算是就近安排。

        叫葛琴的第五队队员应声离开。

        最后陈晴儿看向郑芝龙,“我相信你说的话,任务外出归来,人人撰写经历报告,是你师父定下的规矩。”

        “弟子明白。”郑芝龙再叩首,“弟子惭愧,有负师父和师娘重托。”

        “我不知兵,”陈晴儿语气不快不慢,也没有情绪,“但胜败属兵家常事,我相信你师父,会有合理赏罚。”

        “是。”

        很快,叫葛琴的第五队女护卫把三百多人的述职报告交上来。

        葛琴是王直海买来送给张新花魁之一。

        张新没有饥渴到见女人都上,把她们统统丢进训练营,如今这些人早已经没有胭脂气,成为名副其实的女壮士。

        “大人,”葛琴行躬身抱拳礼,“大部人不会写字,几十个会写字的士兵,和郑芝龙说的内容相符。”

        陈晴儿微微点头,郑芝龙出海三年,这期间物资供应给予许多,得到的回报却有限,属于亏本生意。

        重要的是,郑芝龙提到,他丢失过煤气罐,多达百枚落海。

        凡事都做最坏打算,加上生产技术并不复杂,倭国人和荷兰人这时或许已经了解煤气罐。

        加上荷兰人火炮先进,广州府将会彻底失去海上优势。

        这不是陈晴儿愿意看到的,但她又无能为力,只能写信给男人求助。

        一个月后,张新收到陈晴儿的信件,还有童守义的信件。

        除此之外,这些天他不断收到各地密碟送回来的信件。

        从信中内容看,当今天下就一个字——乱!

        各种人物粉墨登场,有的是历史人物,比如左良玉。

        有的根本没听说过,比如赵三喜。

        过去,张新一直以为,是因为他乱入,导致各种错乱。

        现在,他还怀疑,自己也可能是在平行世界中。

        总之,自从他进入紫禁城,一切都变的不一样。

        不管那么多。

        煤气罐看来已经泄密,或者说早晚都会泄密,使用的地方太多,难免被敌人获得。

        陆地上优势还在,海上怎么办?

        困则思,思则通,揪掉一把头发,张新终于想到好办法。

        水雷,触发式水雷。

        这东西制造原理简单,在海上配合煤气罐使用,虽说不能完全压制荷兰人,达到某种平衡应该没问题。

        主要还是距离,帆船从东到西太远,单程两年,往返最快三年

        因为缺少补充,荷兰人不会不计后果和势均力敌的对手死磕。

        如此,海上运输和贸易,还能继续进行。

(https://www.biquya.net/id96460/4240634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