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明耀四方 > 第180节 正气传统

进驻总督府之后,张新不止一次感慨。

        幸运收留乞儿,幸运设立第二、第三队,幸运不惜余力给他们讲兵法,讲终极奥义(思想类),不厌其烦,讲到嗓子疼,讲到昏天黑地。

        还幸运给他们配外教,传授他们科学知识,开阔视野。

        幸运锻炼他们的体魄,让他们都有一个好身体。

        还幸运这个时代让他们早熟,看的清世间冷暖。

        如今,第二队一千人都是张新的眼睛和手脚,代他在广州府各处处理繁多工作。

        为考虑后继有人,张新吩咐二丫,抽调一部分降兵,在广州城东北方向三公里处,用城墙砖新建一座训练营,用于收养流离失所儿童。

        还为减轻自己工作量,张新特地把王小林,以及三十七个会说大明话传教士调来广州,协助修路、统计人口、丈量土地工作。

        另外,第三把,也是最后一把韭菜可以收割了。

        再不收割,等韭菜反应过来,张新只是吓唬他们,不会强抢,不会杀人,反而难办。

        于是一份公告公布出去。

        ‘允许离开广州府,起步税银一百两,超出一百两财物,缴六成为税可离开,时限七天!’

        内容简单,没有写七天之后怎么办,看似好像有隐形威胁。

        六成收割不算凶,毕竟是人家自己挣的钱,对于张新来说,收他们税不是为自己享受,而是造福当地,算是一种反哺。

        公告一出,让许多不能忍受流言恐吓压力的大中小有产阶层,纷纷挤进衙门主动申报纳税,只为逃离广州府。

        做为当下大明境内排名前四的富有城市,广州府以及周边县城有钱人数量颇多。

        仅第一天,包括广州府城、香山、花县、增城、东莞县等地,各处申报纳税就多达两百万两,富有到让人不敢眨眼睛。

        这些钱,张新早有用处。

        第一把韭菜修路为民,让穷苦人有活干,有饭吃。

        第二把韭菜也是为民,促进商业发展,让敢拼小人物,发家致富,创造就业岗位。

        第三把韭菜不能继续立牌fang,张新打算用这些钱扩充军备。

        简单理解就是组建正式军队,购买武装装备。

        军队有建制,张新懒的费脑子,直接搬抄明军制度。

        5600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千户所,112人为一百户所,50人为一总旗,10人为一小旗。

        一卫辖五个千户所,一个千户所辖10个百户所,一个百户所辖两个总旗,每个总旗设五个小旗。

        所有这些编制,由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卫指挥使,逐级率领。

        和西印度公司内部编制不同,不分新兵(年俸3两)、一等(年俸7两)、二等(年俸12两)、三等(年俸20两)。

        等级和参加战斗次数有关,和贡献、服役年限有关,成为三等,即可以进入张新视线,有机会得到培养,从而成为名将。

        多解释一句,一个普通队员,参加一场战斗活下来,即可从新兵升为一等。

        参加十场战斗,可以成为二等。

        类计参加三十场战斗,可以成为三等。

        战斗不分大小,比如一场哨兵遭遇战,两边都只有十多人,也算一场战斗。

        筛选过程有点粗暴,在没有更好办法之前,这是比较靠谱的,不致于让人才被埋没。

        两支不同属性力量,可以理解为张新的手心(战队)和手背(建制军队)。

        手背如果退役,可以凭实力加入手心,成为一名拿高薪的高等级队员。

        回到组建军队话题上,这事张新亲自上,先从降兵内部招募,同时公开招募。

        至于原有的52名大小将军,张新没时间对他们进行高强度洗脑,直接让他们带着家小离开广州府。

        不敢留在城里,担心关健时刻搞内乱。

        其中包括燕顺,二丫说的话,也是张新说的话,一锤一个钉,投降不杀,放他们走。

        好玩的事情发生,降将离开两天后,张新正在城东战俘营招募降兵,燕顺忽然回来。

        在六名队员陪同下,体型魁梧,肌肉隆起,形象邋遢的燕顺带着一家老小三十多口,包括十多个花枝招展的妾室,来到张新跟前。

        “张大人,”燕顺抱抱拳,“燕某愿意从小兵开始,带投名状,求收留。”

        打量燕顺及其一家老小,有老有少,还有婴儿,怪不容易的。

        张新微笑问,“什么投名状?”

        燕顺回头看向他的两个儿子,得到授意,两青年捧着用布包裹的物件,上前一步,打开是人头。

        “这两人都是张同鸣的心腹。”燕顺抱抱拳,“大人应该能理解,我回不去了。”

        看着燕顺委屈表情,张新差点没崩住笑,的确是他使坏。

        最初三天把他叫到书房院子里晒太阳,让其他俘虏以为张新对他另眼相看。

        之后允许他离开战俘营返回家中与妻妾团聚。

        最后两次,张新亲自带着他视查战俘营。

        这种情况,就算燕顺回到张同鸣身边,张同鸣敢不敢继续用他,肯定得打个问号。

        张新没有直接答应他,看着两名捧着人头,约二十岁左右的青年问燕顺:“这两位是大公子和二公子?”

        “正是在下犬子,”燕顺躬身抱拳回答。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张新道,“你们父子三人就从小兵开始吧。”

        燕顺脱口而出反问,“大人,真的要从小兵开始啊。”

        没想到燕顺是个逗比,换个人肯定不会有这个问题,从小兵开始有什么关系?有本事自然会升的很快。

        看着燕顺的眼睛,张新笑脸慢慢凝固,忽然想通,他是故意装蠢,类似装疯卖傻、藏拙,归避风险的一种手段。

        有两点可以证明。

        一,燕顺本人是正经秀才,智力不缺。

        二,傻瓜怎么可能在染缸似的明朝军队里出人投地?

        脑海里想法一闪而过,张新警告燕顺。

        “别把小聪明带进我的队伍,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只要你有本事,就不会被埋没;胆敢破坏军人正气传统,尸首分离!”

        张新警告严重,燕顺一家人跪地俯首。

(https://www.biquya.net/id96460/4259478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