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明耀四方 > 第141节 不堪一用

1618年6月15日。

        金国军队攻克抚顺、清河已经过去一个多月,朝野震惊犹在,万历皇帝忧虑、惧怕。

        但是,怕归怕,就是不想干活~

        皇帝不做反省,依然选择躺平,大臣....首辅也在家里躺尸,没几个大臣在干活。

        这个躺尸的首辅叫方从哲,一个七十来岁的老头。

        两年前方从哲的儿子方世鸿杀了人,巡城御史弹劾他,方从哲请求罢职,皇帝不同意。

        一个半月前,因为有御史因为时事多艰、辅佐无效,再次弹劾方从哲,请求以应对灾变方策不当罢免他。

        方从哲恳求罢免自己的官职,坚持在家躺卧四十多天,至今内阁空虚无人,从上到下处于一种停罢状态。

        北方都已经糜烂,明臣们依然还在相互攻奸,皇帝依然不上朝。

        当然,这些狗屁倒糟的破事跟张新没关系。

        跟张新有关系的是两年前那个被方从哲儿子杀死,仅仅只是京城一个不显眼小官的人。

        这个小官便是李聪聪(失明女)的父亲。

        因为皇帝不追究,下面有拍马屁的官员,把被害者打成贪官污吏。

        这种情况下,李聪聪被送进京城教司坊,机缘巧合之下被冯九祥(已卒)买走。

        冯九祥死后,张新买下他的大宅,买宅送女人,也就是像女鬼一般出场,被遗弃的李聪聪。

        “算算时间我离开濠镜澳已经有十一个月了吧?”

        京城西南角落的一处小院里,大眼睛美丽,神情消沉的李聪聪好像在自言自语。

        “正好十一个月,”身后一个身强体壮的妇人夸赞道,“李小姐好记性。”

        空气沉寂半响,李聪聪朱唇轻启道,“刘姐,你和花姐回去吧,回濠镜澳,我想一个人留在这里。”

        “李小姐,”叫刘姐的妇人安慰道,“你该尝试的办法都尝试了,女子本弱,放弃昭雪的念头吧,我们一起回濠镜澳,公子还在等你呢。”

        “好。”李聪聪一口答应,“你和花姐去买些菜回来,吃完午饭,我们下午走。”

        “要得,”

        妇人开心应声,叫上院子里正在打扫的同伴一起离开。

        两名妇人是张新第一批收留的流民,有20年忠诚度加持,被派与李聪聪随行,照顾她生活方便。

        离开院子没几步,叫花姐的妇人忽地停下步子,然后转身往回跑。

        经过院子,跑进堂屋,看见李聪聪正在准备自焚,上前一把夺走她手里的火源,警告道。

        “李小姐,既然你已经报仇无望,那就应该回去报答公子的知遇之恩,这样自杀等于是背信弃义。”

        李聪聪再也没能忍住坚强,开始嚎啕大哭。

        地图缩小,往东北方向划。

        五艘荷兰炮船,经过东海,穿过对马海峡,北上终于来到海参崴。

        和不靠谱的李愧奇不同,陈明遇年纪虽小,做事却极为认真,张新让他找到海参崴,他就一定要在海参崴抛锚。

        为此一路上打劫不少渔船,绑架四十多名朝日鲜明之国的渔民和海盗,只为让他们当向导。

        跟着指引,一路航行到目的地。

        打量陆地,张友谅感叹道,“这里看上去像是另一个世界,寂静的世界。”

        “师傅说要在这里建一个超大型补给点!”陈明遇向前挥手,命令道:“抛锚,上岸!”

        现在海参崴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由女真人组成的渔村,全部才五户人家。

        要把这么一个地方建设成大型补给点,任务艰巨且充满挑战,但陈明遇表示很有信心,原因是张新让他这么做。

        那就一定要做到,至死方休,不死不休!

        上岸过程顺利,没有遇到阻挡,初步稳定后,陈明遇雇佣当地人为向导,派人北上寻找兴凯胡。

        他没忘记,此行另一个目的和李愧奇建立联系,并给他们补充物资。

        与此同时,李愧奇正在兴凯湖东岸纵马奔驰,看上去意气风发。

        他有理由意气风发,因为他此刻乘骑的粟色高头大马是他亲手捕获的野马,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还因为他在短短时间已经把兴凯湖据点又扩大一倍,人数从三千增加到七千。

        包括小孩和妇人。

        老人不提,不知是什么传统,失去劳动力的老人会自己走进森林深处,从此一去不复返。

        这些新增人口皆属于野人女真,由多达一百多个小部落组成。

        现在他们在李愧奇的管理下,由小部落,变成大部落。

        七千人吃饭是问题,穿衣也是问题,如果这两样解决不了,部落越大崩的越快。

        人少的时候还能靠打猎捕鱼解决暖饱,人多以后打鱼已经不能满足食物所需,打猎更是经不住考验。

        现在除打鱼,还依靠对岸的建州镶蓝旗女真支持一些羊肉和小麦。

        李魁奇和张四九偶尔也会出去抢劫那些不愿意聚集过来,分散的野人女真。

        多种办法一起使用,勉强饿不死。

        不过,抢不是长久办法,因为这里所有人都很穷,这种穷不是没有好东西,也不是没有好玩具,而是指没有足够多食物。

        所以兴凯湖很需要补给,不仅仅只是粮食,还有种子、生产生活工具,战斗武器等等。

        为迎接补给,李魁奇已经让人将兴凯湖东岸大片沃土用石块、木头等原始工具翻耕,希望还能来的及种下一些粮食。

        地图再缩小,这次往西划,停在苏州上空放大。

        过去一个多月,王小林在这里镇压织工起义,就是那种带着特殊任务,总是很坏的太监。

        初到苏州时,王小林心里感慨很多,这里是天下数一数二富有的苏州,和想象中富有不同,实际情况十分糟糕。

        因为摊派、抽分等等苛捐杂税,加上天灾人祸,织户们饿着肚子被逼交税,卖儿卖女被逼交税,了无希望,唯有揭竿而起。

        之后大量流民、凄苦的失地农民参与其中,演变成起义叛乱。

        得说明的是,王小林失败了,他没能压下起义,甚至杀掉当地的贪官污吏也没用。

        当他想打开朝庭战储用的粮仓,用于赈济灾民时,发现里面空空如也,根本没有粮食,早已经被人倒卖一空。

        总之,这场由织户率先发起的叛乱,不仅没有因为王小林的‘镇压’而消灭,反而越演越烈。

        这让许多人感到不满意,最不满意的是那些言官,特别是东林一系的言官。

        因为王小林为平民愤而杀掉的贪官几乎都是东林系,犹如捅了马蜂窝,为数不多的几个御史,逮着王小林往死里喷。

        万幸有王小林的干爷爷王安在万历皇帝耳边吹暖风,躲过一劫,却被要求在一个月内平定叛乱,否则身首异处。

        王安写信严厉警告王小林下手要狠。

        总的来说,苏州民间造反是比较好镇压的,自古以来这里比较富有,民风没有那么彪悍难驯。

        这也是当初王安为干孙子争取来的福利,没想到王小林如此心慈手软,不堪大用!

(https://www.biquya.net/id96460/4266717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