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6 > 第六十一章 年前

奶奶看着李丽娟开的方子,惊讶的说:“哎哟,你这才几岁啊,就能开药方了?”

    李丽娟说:“这个是个老方子,专门用来通乳腺下奶的,再有就是熬汤的时候放点中药材,药补不如食补。”

    奶奶说:“怪不得人家都说家里有个大夫心里踏实呢,还真是,我这就去抓药去。”

    大姑说:“你放着,我去吧,我记得孟家坡还有个老中医吧?”

    奶奶说:“对,就是他们村子,原来刘大夫还在咱们就去刘大夫那里,这会人家刘大夫去了城里了,咱们就只能去孟家坡,孟家坡那个周大夫也是祖传的医术,前些年是村里的赤脚大夫,专门研究中医的,本事也很好。”

    大姑说:“我骑着自行车,来回也就是一会的功夫,小妹,你跟娟娟在家里吃饭不?”

    小姑说:“我们吃了中午饭就走,厂里很忙,工人们天天加班,我不能总不在的。”

    大姑说:“那我从街上买点现成的回来,娘,您在家里熬点粥馏个馒头。”

    小姑去帮着奶奶做饭,李丽娟坐在炕沿上,看着靠着被子坐着的三婶,  问她:“三婶,你恶露排的怎么样了啊?”

    三婶觉得跟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讨论这个有些奇怪,但是李丽娟问自己了,说:“在医院的时候大夫去给我摁过,说我是剖腹产,跟人家顺产的不一样,我回来之后,下面淌的东西倒是不是很多。”

    李丽娟点了点头,为了三婶,她可是很认真的请教了刘大夫关于产妇的护理,婴孩怎么照顾,这次回来就是为了看看三婶跟两个妹妹。

    李丽娟说:“奶不够吃你不要着急,越着急奶下的越慢,我奶奶每天给你熬的汤你喝了,再吃着我给你开的药,那个药是我跟刘大夫商量了之后才定下的方子,是专门给你下奶还有调养身子的。”

    三婶看着细细交代的李丽娟,笑着说:“谢谢李大夫了。”

    李丽娟说:“喊我李大夫还早了些,等我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了你再来喊才行的。”

    三婶说:“希望以后我们娇娇跟妙妙也能跟她们的姐姐一样厉害。”

    三叔家这两个妹妹还没有取大名,三婶给取了小名,姐姐叫娇娇,妹妹叫妙妙,这会家里人都这么喊着,李丽娟记得前世的时候可没有小名呢,那个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三叔在运输队的工作被人替了,回家里来种地,三婶难产都没有去医院,就在家里生生地这么把孩子生下来的,生完了孩子好几年身体不好,慢慢的才养过来,不过因为生孩子的时候伤了身子,以后再不能生育了。

    大姑回来的时候,提着一大包的药,从街上买了一些猪头肉,奶奶炒了个白菜豆腐,给三婶炖了猪蹄汤。

    吃了午饭,小姑带着李丽娟就要准备走了,奶奶给放上了几棵白菜,说:“带着去你大哥家里吃吧,他们家人口多,后院种的那点菜哪里够吃的啊。”

    小姑答应一声,看看前面车筐里面放不下了,就挂在车把上,歪歪扭扭的骑着自行车带着李丽娟就上了路。

    刚走到乡里,就碰到小姑的一个同学,那个同学是个女的,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远远的看着小姑就喊,小姑停下车子,那个女同学说:“哎哟,还真是你啊,李振琼,好多年都没有见到你了呢。”

    小姑笑了笑,说:“是啊,好几年没见了,你这是带着孩子来赶集啊?”

    那个女的说:“是啊,孩子吵着要过来,我就带着他来集上转转,听说你去省城了,做什么啊?”

    小姑说:“没做什么,你孩子几岁了啊?真可爱!”

    那个女的说:“哎哟,三岁了,  可皮了,李振琼,你还记得潘家荣吗?他还没有找对象呢,上学那会他就喜欢贴乎你,你没有跟他联系联系吗?”

    小姑说:“我整天忙的觉都不够睡的,哪里有功夫做别的啊。”

    李丽娟看到小姑实在是不想应付自己的这个曾经的同学,说:“小姑,时间不早了,咱们快走吧。”

    小姑很是抱歉的说:“真不好意思啊,我还有事,先走了啊。”

    一直走出很远了,李丽娟回头看了看,那个女的抱着孩子还在看着自己跟小姑,李丽娟其实从那个女的眼里看到了羡慕,小姑虽然没有结婚,但是整个人看起来很是精神,披肩发就在发梢简单的烫了烫,穿着一件带帽的红色羽绒服,围着一条浅蓝色羊绒的围巾,黑色的羊绒打底裤,脚上是一双短筒的带绒的羊皮靴子,这一身在县城都很新潮,更何况在农村呢?

    从乡里出来,就是一段上坡的路,小姑跟李丽娟走着推着车子往前走,李丽娟说:“小姑,我觉得都你不愿意跟你那个同学说话呢。”

    小姑叹了一口气,说:“我们  谈什么呢?她们已经有了她们的生活,而我也有了我的生活,我们之间的生活没什么交集,没什么共同的语言,我看不上她们整天围着孩子锅台转,而她们呢,觉得我看不起人,话说多了相互之间都不自在。”

    李丽娟一想,还真是这样的事情,想到刚才那个人说到的那个姓潘的,就问:“她说的那个姓潘的是怎么回事啊?”

    小姑说:“你问我我问谁去,不是,你一个小孩子家家的,怎么这么喜欢打听事啊?”

    李丽娟没作声,心里却在想,前世小姑嫁的也是个姓潘的人啊,不过好像跟小姑不是同学,而且也不是刚才那个人说的那个名字。

    李丽娟想着前世小姑二十多岁看着四十来岁的样子,再看看现在,那真的不是一点半点的差异啊,小姑现在活得,这才叫个人样呢。

    回到家里,小姑又去了厂里,李丽娟就在家里陪着几个孩子玩。

    **跑到李丽娟身边,问她:“姐姐,你回老家有没有见到陈庆伟啊?”

    李丽娟说:“没有啊,我没有见到他。”

    **这个孩子,只要见到陈庆伟,就喜欢粘着他。

    李丽娟这次回去没有见到陈庆伟,也没有听奶奶说起来,不过前些日子听说陈庆伟的爹带着陈庆伟,爷俩去了村子南头庄稼地里的一个小房子里面住着了。

    陈庆伟的两个嫂子谁都不愿意让陈庆伟到家里住着,那俩哥哥呢,都是听媳妇话的,陈家两栋房子,一个哥哥一栋,再没有别的房子了。

    暑假结束之后,陈庆伟得回去上学了,陈庆伟的爹就跟村子里借了那个房子,请了村子里的人见证着给陈家分了家,让陈庆伟自己出来住着,陈庆伟跟自己的地单独分出来,陈庆伟的爹就种着那点地,平时也有粮食吃。

    那个房子是早些年生产队的人去看坡住的地方,屋子用青砖盖的,房顶不行了,陈庆伟的爹请人帮着把屋顶换成瓦片的,简单的收拾了之后爷两个搬到那里住着,陈庆伟手里还有点钱,爷俩倒也是没有缺着什么,李父回去也经常给送点东西去,村子里好些人家看不惯陈家人的做派,你给送点东西我给送点东西,陈庆伟的爹又是个勤快的,院子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农闲的时候就去附近捡柴火,开一些小荒地,这小半年过的倒也是舒坦。

    陈庆伟很珍惜自己能够继续上学的机会,期中考试考了年纪的前几名,村里很多人家都说陈家那俩哥哥呀,这是不会看事,陈庆伟别看着现在不行,但是孩子话不多,又是个能努力的,最重要的是成绩在那里放着呢,现在正好是需要人拉拔的时候,你帮他一把,以后他混好了还能忘了你?但是陈家那哥俩,媳妇打擂台,谁都不敢说句话,陈家的事情只能是这样,最奇葩的是陈庆伟的娘,自己在俩儿子的家里轮换,到了谁家就给谁家干活,村里人劝着她去跟陈庆伟爷俩过,她还骂人家,大家也不知道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陈家的事情让人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但是李丽娟可是知道陈庆伟知道怎么样是对自己好的,期间陈庆伟来过家里一趟,给李丽娟家里送过来一些陈庆伟的爹自己种的菜,李丽娟拉着他去找刘大夫又给开了一些药,陈庆伟的身体还是需要慢慢的调理,那次陈庆伟跟李丽娟说,他都想好了,上学念书是他唯一的出路了,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在家里种地是不成的,到了农忙的时候他根本就干不了那些很重的农活,现在看来,只有好好的学习,以后的时候考个学校,能分一个轻省的工作,挣钱养活自己的爹还有自己。

    李丽娟也不知道要跟他说什么,只能勉励他好好学习,好在他手里还有些钱,而且陈庆伟的爹还有个编筐的手艺,村子里很多沟沟坎坎的都种着一些绵槐,细细的绵槐枝子是编筐的原材料,陈庆伟的爹因为有这个手艺,就在自己家的地边种了一些绵槐,正好秋天割了晾一下,然后编筐子,编花篓,都是农家常用的一些东西,编了就拿到集市上卖掉,倒也是一个经济来源。

    放寒假了,也不知道陈庆伟准备做什么,陈庆伟跟着李家这些人卖过很多东西,不过现在已经过了腊月二十了,应该是不会赶集卖东西了。

    李丽娟有些后悔没有去陈庆伟的家里看看,那个小小的少年,承担了太多本不该是他应该承担的东西了。

    **有些失望的说:“姐姐,你怎么没有去看看庆伟哥哥呢,我还以为你回去了就去看看  他呢。”

    李丽娟说:“我这次回去是为了看三婶还有妹妹的,小姑得赶着回来做事情,就没有来得及去,过几天我还得回去一趟呢,到时候我一定去看看他。”李丽娟很耐心的给**解释着,**是个挺乐观的小姑娘,但是李丽娟却发现她是个心里能藏事的孩子,对于她很在意的,她会学着自己去思考那些事情,当然,对于自己不在意的,就不怎么在乎了。

    **说:“姐姐,我陪着你回去好不好?”

    李丽娟想了想,说:“媛媛啊,你跟姐姐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在意庆伟哥哥呢?”

    **歪着头想了想,说:“我觉得庆伟哥哥很可怜啊,这么大就得自己出来挣钱,还有,庆伟哥哥是个很善良的人,每次见了我都会笑着说话,还很温柔。”

    李丽娟惊讶的看着自己五岁多的妹妹,说:“天呐,你怎么还知道温柔这个词的啊。”

    **说:“电视上说的啊,我就是觉得庆伟哥哥又善良又温柔,跟他在一起我心里就欢喜,跟卫昭在一起不一样。”

    李丽娟说:“怎么不一样了?”

    **皱了皱鼻子,说:“卫昭很烦人啊,我觉得卫昭喜欢吃醋,我跟别的小朋友说话他都不愿意,太小气了。”

    李丽娟已经不知道要怎么把这次谈话继续下去了,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她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妹妹啊,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已经学会了这么多的东西,李丽娟真的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了。

    **看问不出什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就去跟明明还有卫昭玩了,不过李丽娟发现**心情不如刚才的好了,这么小的孩子,能懂什么呢?

    到了年底下,李父那边忙的四脚朝天,李母也得去帮忙,就连放了寒假的小叔都没有闲着,李父看这样子,就让小叔把陈庆伟带着过来一起帮忙,俩孩子虽然不会什么专业的东西,但是帮着点个数还是能行的。

    陈庆伟跟小叔一起住在家里,每天一大早早早的就去厂里,晚上很晚才能回到家里,**每次都要熬着夜等着他们回来,帮着李丽娟给他们把准备好的宵夜端上桌,倒也是让**心情好了很多。

    父母忙着挣钱,家里需要准备的年货也没有准备,李丽娟见这个样子,就跟刘大夫说好了,不每天过去,从刘大夫那里拿回一些医书回来看,她得帮着照顾家里,找李母要了些钱,买米买面,买各种年货,买回来了就跟姥姥一起处理,蒸馒头,炸豆腐,炸鸡炸鱼,还抽空把家里里里外外的清扫了一遍,等到小年夜,李父李母带着小叔还有陈庆伟早早的就回了家里,再忙也得过小年啊。

    李母看着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再看着带着围裙在厨房忙活的大闺女,心里觉得听不是滋味的,自己两口子整天这么忙活,家里家外的都是大闺女忙活,人家这么大的孩子也就是给父母当个帮手,自己的闺女这是给家里顶大梁了啊。

    过小年李父跟小叔应该是回老家的,但是厂子里实在是太忙了,李父已经跟奶奶说好了,就不回去了,让大姑跟已经被人带回来的程源在家里陪着奶奶过,再说,三叔最近很忙,  也没有回去,奶奶心里虽然不是很乐意,但是孩子们都要忙自己的工作,自己也不能说什么,奶奶心里很清楚,自己已经上了年纪,孩子们正好是干事业的时候,自己不能给孩子们添乱,所以,李父跟她说,她也没有说什么。

    李丽娟下午就开始忙活,就为了晚上这一顿饭,家里人最近忙的不得了,自己作为后勤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就是对父母最大的支持。

    煎炸烹炒,李丽娟可算是拿出自己最大的本事了,现在已经有人开始种大棚菜,价格虽然高了些,但是李丽娟不在乎那些,买了好些新鲜的蔬菜,所以,李父他们回来的时候,很是吃了一惊。

    炒芹菜,拌菠菜,拍黄瓜,炒蒜薹,还有西红柿鸡蛋汤,再就是那些年货,炸鸡炸鱼都已经炖好了,炸的藕荷也切好了热好了,炸的山药片上面撒上了白糖,还炸了蘑菇,做了一道糖醋带鱼,溜肉段,满满的一大桌子。

    姥姥拉着明明的手,笑着说:“赶紧洗洗手准备吃饭吧,娟娟可是忙活了一下午呢。”

    李母扶着李丽娟的肩膀,心情很是激动,说:“娟娟啊,你说你怎么这么能干啊,你让我这当妈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啊。”

    李丽娟笑着说:“哎哟,我的妈,我给你做饭,你现在都能借我的力了,您还有什么不是滋味的啊?”

    李母说:“这些都应该是我做的,你替我做了。”

    李丽娟说:“你跟我爸不是忙吗,我会做,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我还能闲着看着你们忙的饭都吃不上吗?”

    李父笑着说:“闺女长大了,咱们当父母的应该高兴才是,你先坐下,我先去辞灶,然后咱们好好的尝尝咱们闺女的手艺。”

    李母说:“我帮你来打纸。”

    灶台上面已经收拾干净,李丽娟放上了六样贡品,三样炸菜,三样果品,炸菜是炸鸡炸鱼炸豆腐,果品是苹果橘子还有柿饼,李父在灶台前上了香,又去院子里放了鞭炮,烧了纸,李父带着小叔还有家里的孩子们在灶台前磕了头,这才算是完成了辞灶的仪式。

    仪式完成了,李父就带着家里人到餐厅去吃饭。陈庆伟到家里,**就跟在陈庆伟的身边,在餐桌上坐下也是挨着陈庆伟,坐好之后李父拿起筷子,说:“咱们因为厂子里忙,今年不能回老家里面,但是因为娟娟,我们可以享受这样一大桌子的菜,来,都拿起筷子,咱们开动!”

(https://www.biquya.net/id107694/31057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net